进入夏季,温度升高,雨水渐多,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季节,疱疹性咽峡炎也进入高发期。“假期里,幼儿园或者小学班级里大规模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的情况少了,现在常见的是在家里的孩子们互相传染引起发病。门诊中,我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大宝小宝一起来看病,或是一个娃先得了,过几天另一个也发作了,于是接龙来看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中医大二院)儿科段玲玲医生说。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段玲玲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好发于5岁以下的小朋友。
这种疾病来势汹汹,发病后,宝宝的早期表现是发烧,体温迅速升高,一般发烧期可持续2-4天。除了发高烧外,还伴有咽部充血,在咽喉的黏膜上会出现许多2-4毫米大小的灰白色的疱疹,一两天后,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因为疱疹和溃疡导致咽喉疼痛,婴幼儿常会不太敢吞咽,于是便出现拒食和流口水,甚至连水也不愿意喝,成天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粪—口、手—口接触,呼吸道飞沫等方式传播,在发病的第1周内,传染性最强。一个小朋友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后,他的粪便、唾液、疱疹液、咽部分泌物等都会含有病毒。所以,健康的小朋友如果在和患儿一起玩耍时接触到这些,或者接触被病菌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水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就有可能被传染疾病。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由于目前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疗法,主要还是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痊愈了,只有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所以对待疱疹性咽峡炎,家长既无需过于担忧,也不要过分轻视它。
退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往往高热不退,因此退热是头等大事,家长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儿童退烧药,辅助物理降温。不过,不建议用酒精擦拭,也不建议用太热的水洗澡,更不建议用激素退热。
进食半流质食物。因为患儿咽喉中有溃疡或疱疹,进食比较困难,这时尽量给他吃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粥、鸡蛋羹,段玲玲医生还建议家长要少量多次频繁喂水,避免孩子因进食困难而导致脱水。
健康清洁。少吃生食,喝净水。餐具及时消毒,经常让宝宝漱口,可以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以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药物。
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最好再隔离一周。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要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重症表现应及时就诊。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孩子出现高烧持续一两天以上不退,精神非常差,昏睡,持续呕吐,头痛,抽搐,无力或者呼吸、心跳加快等情况,要尽快送诊就医。
柴燕宏 沈笑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