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来势凶猛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给乐清市大荆镇农业农村带来严重灾情:镇上出现严重内涝,受淹水深1.5-3米,农业、渔业损失严重,倒塌房屋423间,10.2万人受灾。乐清农业农村人冲锋在前,不畏艰苦,奋战在救灾一线,齐心协力帮助大荆开展灾后重建,涌现出不少感人的故事。16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先进代表。
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卓高强——
精心调车清垃圾
“利奇马”肆虐过后的大荆,满地的垃圾和淤泥,一片狼藉。尽快清运洪水过后残留的垃圾,恢复百姓正常生活,刻不容缓。11日开始,乐清市政府主要领导驻扎大荆镇,统筹协调救灾事宜,一场亟需打赢的“垃圾清运战”在大荆展开。
“当务之急,需大量运输拖拉机参与灾后清理工作。”乐清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卓高强告诉记者,12日上午,总站迅速部署,在全市范围紧急调派运输型拖拉机。成立了宣传动员组、现场调派组和秩序维护组,并决定由他负责此次农机现场调派。市农机驾驶员协会紧急动员,要求驾驶员到大荆客运中心集结,支援灾区。
支援大荆的“召集令”发出后,当日中午,卓高强和同事,还有城东、城南片的8名驾驶员最先赶到指定地点。随后,雁荡、芙蓉、蒲岐、虹桥等地的农机大军也相继赶到。
“到了大荆镇后,我们首先给所有参与救灾的运输拖拉机编号,拍照核实人车信息,建立微信群,随时交流发布救灾调度信息。”卓高强说,他一直“坐镇”指挥调度。由于农机手来自各个乡镇,协调工作繁琐,他直到下午4点才咬了几口面包当中饭……大家在烈日下忙碌,衣衫不知湿了几回。他和同事一直忙到深夜11点多才离开,连续调度近12个小时。“很多农机手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时,才基本把镇上的垃圾清运干净。”卓高强告诉记者,12日当天,总站统一调派拖拉机43台,加上当地的拖拉机,共有150多台参与作业,运输垃圾4000余吨。各类垃圾被集中运到附近的垃圾处理厂处理,迅速有力地保障了大荆人民生活秩序的恢复。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牟哲松——
清理鱼池促复产
除了遍地垃圾,“利奇马”给大荆镇的养殖业也带来了巨大灾害。16日下午,烈日高照,记者戴着口罩,跟随乐清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牟哲松,踩着覆盖了生石灰的小路,来到该镇蔗湖村的港龙渔业有限公司。
几天没睡好的“港龙渔业”董事长林昌华,一脸疲惫。“2.8万立方水体的鱼池,养的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澳州鳕鱼。澳州鳕鱼被誉为‘澳州国宝’,是优质淡水鱼品种。一对鳕鱼种鱼,价值高达1万多元,大多已有10多公斤重。”林昌华说,在牟哲松的提醒下,公司在超强台风来临前,已组织人力卸掉薄膜,加固棚架。“9日晚上我在鱼池边值班,台风暴雨大得吓人,到后半夜3点多,大水直漫而来,我迫不得已逃到二楼避险。”林昌华眼睁睁看着洪水淹灌,鳕鱼被冲走或死亡,损失至少在1亿元以上。“11日,通往大荆镇的道路被抢通以后,我立即赶到大荆查看渔业受灾情况。”一旁的牟哲松说,看到“港龙渔业”的巨大损失后,他立即跟林昌华取得联系。“鱼池旁边就是大荆溪。连日高温,已导致池内的死鱼腐烂发臭。为确保周边公共环境卫生安全,必须尽快打捞清理死鱼。”牟哲松说,他紧急联系调运生石灰、漂白粉,协助林昌华组织人员连夜奋战,清理出10多吨死鱼,送到附近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他还和林昌华一起,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抢救存活的种鱼和鱼苗。被抢救下来的200多尾种鱼和50万尾鱼苗,已放在经过消毒的3个池内养殖。“这几日,鱼池周围的气味已好多了。池内的污水已拉到虹桥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部分尚未清理的死鱼,也在积极清理中。”牟哲松抹抹汗水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要继续调运生石灰、消毒水等物资,对鱼池周边进行进一步的消毒清理。“这些天,幸亏有牟站长全力帮我‘压阵’、减灾复产。他几乎24小时蹲在这里,就怕我的损失再扩大,相当认真负责。”谈起牟哲松,林昌华一脸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