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8月是我省葡萄上市的旺季。近年来,我省葡萄产业围绕“精品果业”目标,创新栽培技术,严把质量安全关,大力培育品牌,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量持续增长,质量日益提高,效益显著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居南方省份前列。
据统计,2018年,我省葡萄种植面积达48.9万余亩,产量76.8万吨,年产值2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各类水果的前三位,亩均产值居各类水果之首。
创新栽培技术,提高葡萄品质
上月,在温岭举行的葡萄新技术栽培模式推介会上,现场摆放着采用普通栽培和稀植大树冠栽培两种模式培育出的两种葡萄。众人现场品尝后,普遍认为采用大树冠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葡萄果味更浓郁、外观也更美观。
葡萄稀植大树冠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温岭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浙江大学合作完成的带有革命性的葡萄栽培新技术,这意味着温岭葡萄栽培正从传统密植向适度稀植转换。
温岭市新河杨杨家庭农场尝到了葡萄稀植大树冠栽培技术好处的“头口水”。农场负责人陈连芬介绍,农场从2016年开始尝试大树冠栽培技术改造,将原来每亩220株的葡萄园改成亩栽45-50株。“虽然亩栽种数量变少了,但产量却没有减少,因为树与树之间的交错少了,光照和通风条件更好,果品质量明显提高,亩产量有1500公斤左右,而且管理方便,减少了劳动用工。”陈连芬告诉记者,尝到了甜头后,她已把试种面积扩大到100亩。
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负责人介绍,稀植大树冠栽培技术对葡萄园的提质增效十分显著。它可以彻底解决架式杂乱、通风透光差等问题,大大减少了抹芽、定梢、摘心、绑蔓、疏果、整穗等所需的人工,从苗木种植、新梢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冬季修剪,较常规栽培平均每亩可减少工时15工。同时,该技术可提高树体抗性,葡萄不仅能提前成熟,而且着色更好,口感更甜,接下来将在全市大面积推广。
据了解,温岭现有大棚葡萄种植面积约6万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0%以上,是温岭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但当地地处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为提高温岭葡萄抗灾能力,近年来,温岭一直致力于加快葡萄产业设施化,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性地研发出抗台风的混合大棚、连栋双膜大棚,并推广应用大棚葡萄三膜栽培技术和促早熟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使葡萄上市时间从7月上旬提早到4月下旬。如今,当地三分之二的葡萄采摘期在5-6月,有效避开了台风季节。
建立追溯机制,管控安全风险
“我的100亩葡萄园基本没有工人,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在网上给葡萄园施肥、浇水、摇膜,还能随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和大棚温湿度的情况,所有数据每隔半小时更新一次。”浦江名日新家庭农场负责人黄国容告诉记者,今年6月自己安装的智慧农业系统不但让他节省了90%的人工成本,而且葡萄的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黄国容介绍,智能化系统可以让葡萄园管理更精准、更细致、更到位,同时所有农事都有电子记录,方便溯源。“我们农场生产的每箱葡萄都贴有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拿手机扫码,就可以查到每批次葡萄的产地信息、种植环境、种植过程、何时采摘、质量是否合格等信息。”黄国容说。
品质就是保证,质量就是市场。作为我省葡萄主产地,从2015年开始,浦江就按照“产销可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建立了覆盖全县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目前,全县已有103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追溯系统,涉及面积达到1.5万余亩,每个葡萄生产主体生产的葡萄都有自己的二维码,相当于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经营主体能做到农资出入库、农事活动数据的快速记录,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实现从环境监测、投入品使用、农事活动、质量检测、流通销售、溯源查询等环节的全程可控。
今年,浦江还出台了《葡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工作方案》,要求生产基地全面推行葡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技术,推广安全用药技术、金龟子综合防治等绿色管控措施,并配备杀虫灯、色板、农残速测室等设备设施。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安全底气,近年来,浦江葡萄不仅在省内名声大噪,还“走”出国门,成为全省首个葡萄出口基地:2016年,浦江葡萄成为“杭州G20峰会”供应水果;2017年,浦江葡萄借“一带一路”远销新加坡;2018年,浦江葡萄销售到了马来西亚、韩国等地。
加快品牌培育,助推农旅结合
“我们的葡萄自从使用了‘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后,销量和价格都比原来更好了,今年70%的葡萄已经售完,2.5公斤一箱的小包装精品礼盒售价高达200元,普通葡萄每公斤售价也有4到5块钱。”慈溪海峰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再平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的葡萄有两个品牌,一个是“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另一个是“慈农优选”子品牌,利用母子品牌的优势共同闯市场。
近年来,慈溪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6.1万亩,总产量8.5万吨,产值5.2亿元。为扩大销路,当地在品牌培育上狠下功夫,早在2010年,“慈溪葡萄”就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全市已有9家合作社获得授权使用“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葡萄”已先后获得了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称号,品牌美誉度正在逐年上升,2018年品牌价值达到15.02亿元,位列中国果品公用品牌榜第50位。
同时,慈溪葡萄主产区新浦镇还立足葡萄产业优势,引导农民走“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建设了新浦葡萄主题公园、黎明村葡萄观光园和腰塘农业示范园区3个葡萄采摘观光园,把葡萄产业同新浦镇丰富的海涂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集农产品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韵风情小镇。并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慈溪葡萄节”,年接待采摘游客近2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葡萄销售,农民亩收益超过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