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这位要“骂人”的家庭医生,被上千村民念着好

  一条是通向洞桥里仁方向约8公里的山坞,一条是通向洞桥上林方向约7.5公里的山坞。这是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仁、上林家庭医生团队的管辖范围,他们管理着这一片区1437名签约村民,其中高血压415人、糖尿病73人、精神病15人。“别看管辖的范围就是两条入口处相距0.5公里的路,可山坞深不见底、弯弯绕绕,车子从这一头开到另一头,需要四五十分钟。”里仁、上林家庭医生团队队长沈雪芬说,这3年时间里,也不知道来来回回开了多少趟。
“要么别叫我管,叫我管就得听我的”
  沈雪芬是土生土长的洞桥人,镇上年纪稍大一些的人都习惯叫她“雪芬”,就像叫自家的晚辈一样亲切。平时的沈雪芬,态度和善,配完药还不忘多嘱咐几句。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遇见一些不听劝的签约村民,往往一下子就能把好脾气的她“点燃”。
  30多岁的朱成刚是沈雪芬团队签约的不听话的村民之一。去年沈雪芬得知他因高血压住院一星期,等他出院回家后,沈雪芬打电话嘱咐他按时吃药、隔三岔五到社区卫生中心量血压。结果,沈雪芬从朱成刚母亲处得知,他根本没吃降压片,这可把沈雪芬急坏了。“他30多岁,血压220/110mmHg,住院后好不容易降到130/80mmHg,现在又升高到180/100mmHg。”沈雪芬说,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碰到这样的病人,沈雪芬也很无奈,只好一次次打电话、跑到他家去劝。
  见朱成刚迟迟未到社区卫生中心量血压,沈雪芬赶到了朱成刚家。进门第一句话,沈雪芬就开“骂”了:“要么别叫我管,叫我管就得听我的。”朱成刚难为情地笑了笑,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感觉高血压对自己身体没什么大影响,怕吃上降压片后这辈子就停不下来了,对身体反而有副作用。
  真诚相待,哪有解决不了的事。针对朱成刚的想法,沈雪芬从医学角度一一给出了解答,同时希望朱成刚改掉抽烟、喝酒、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
  在她的“步步紧逼”下,朱成刚前往社区卫生中心量血压了,一次变成两次,两次变成三次,一年之后养成了定期检查的习惯。现在回想起来,沈雪芬暗自庆幸自己“资格老、人头熟”:“要是年轻医生,肯定要被老百姓投诉说服务态度差。”
  然而,洞桥镇无人不知,雪芬是为他们好。
深山里、高山上,都有签约村民等着
  老虎坪是里仁村最里面的一座山,山上只住着7户人家,住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轻人早早通过各种机会离开了这片高山,但老人们却舍不得离开,他们还是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离开子女照顾的老人们,最怕的就是有个小病小痛,上下山都要二三十分钟。
  去年一个大雪天的早晨,沈雪芬为枸树下半山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检查完身体后,又急忙赶往枸树下对面的老虎坪,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她选择从枸树下山头翻到老虎坪山头。“山上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山哪里是路,一路摸一路爬,就这么上了山。直到中午时分才到达农户家里。”
  住在老虎坪的何渭林与老伴身体都不好,他有糖尿病、高血压,眼睛、腿脚都不便,老伴患有癌症。提早一天,里仁服务站的刘平华就通知他们,沈雪芬会上山随访。何渭林一早就守在门口,等到中午都没吃一点东西。沈雪芬说,山路太难走,路上花的时间长,她还特意打电话让他先吃点东西,这样测血糖也不要紧。老人却一直这么坚持着。
  终于等到了沈雪芬,何渭林与老伴赶紧倒上热茶、捧上正在烘的番薯干。热情是山上居民给沈雪芬的印象,“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只要我们去,二老都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正是他们的这种期待,让沈雪芬不敢松懈,两个月一次的随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深山里、高山上,都会准时前往。
因为太想念他们,这位智障病人哭了
  洞桥镇上的人遇到王连平,都会避而远之,或是直接叫她走开。因为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她脑部受了重伤,导致智力障碍,无法与人交流,但她就喜欢找沈雪芬。
  为何只黏沈雪芬一个人?“她讲话别人听不懂,大家也不愿意听她说,我有空听她说说话,她就把我当亲人了。”对于这位病人,沈雪芬更多的是同情,“她其实也想和人交流”。
  今年3月,王连平不小心摔伤了腿,随后出现了皮肤溃疡的情况,在医院住了两个月,恰巧错过一次沈雪芬的随访。
  沈雪芬说,当她踏入王连平的家门时,她就开始“呜呜呜”地哭。“她的意思是这么久没见面,很想我。”虽然王连平有智力障碍,但她知道谁对她好。“我对她也没有特别的举动,可能是有时停下手里的工作听她说几句,或者她在说话的时候我会看着她,她就觉得我特别好。”在沈雪芬心里,农村人就是这么朴实,对他们一点好,他们就会把这点好扩大十倍,永远记在心里。
共情是打开签约村民心门的钥匙
  农村人不兴送感谢信或是锦旗,他们只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家种的菜、自家做的米馃、自家包的粽子……都会拿一些送到社区卫生中心。
  共情是打开签约村民心门的钥匙。通俗地说,就是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连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能一一体会。
  上林方向有个70多岁的老人叫沈亚治,3岁时因吃药不当导致双耳失聪,从此再没机会开口说话。这么多年,他都是孤身一人,但幸好有个哥哥照顾他。今年2月,95岁的哥哥被查出肺癌晚期。每次沈雪芬去帮他哥哥挂盐水,都会看到沈亚治站在哥哥的病床前忙这忙那,他只盼着相依为命的哥哥快点好起来。可天不遂人愿,哥哥的病情加重,转到了富阳区医院治疗。
  转院的第二天,沈雪芬去上林方向随访,正在帮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时,沈亚治急匆匆地赶来了。他对着沈雪芬一边哭一边用手比划着,这几个手势不断重复。沈雪芬其实早就看懂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陪着他默默掉眼泪。“他的意思是‘我哥哥怎么样了?我一天没看到他,我很想他’,我心里知道他哥哥很快要离开他了,但真的不忍心告诉他,想到今后他要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我忍不住眼泪直流。”过了几分钟,沈雪芬还是选择对他说了善意的谎言:“阿哥在医院,慢慢会好起来的。”
  沈雪芬拉着沈亚治坐下,给他量了血压,嘱咐他每天要按时吃药,自己的身体养好了,才有力气照顾哥哥。沈亚治马上止住了哭声,为了哥哥,他不敢轻易让自己生病。
  这一幕惹得现场其他村民也红了眼眶。有人说:“就算阿哥不在,你侄子、村里、镇里都不会不管你,身体健康最要紧。”
周晓露 章宇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