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千株香榧树 鼓起钱袋子

建德古稀老人陈启树的“育果经”

  “你看,这枝头上挂着一串串大小如枣,两头尖尖,呈椭圆形的香榧青果,长得真是漂亮,有的香榧蒲已经裂开了,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9月7日,年近七旬的建德市大洋镇清源村黄山岗自然村古稀老人陈启树在香榧种植基地,望着果树上挂满的青果,乐呵呵地说。当天,笔者跟随建德市林业部门的郎学军、徐永星等专家来到陈启树所种的香榧林,实地了解今年香榧林的挂果情况。
  提起种植香榧,身体健朗的陈启树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他种植香榧的难忘经历。早在18年前,当时村里为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邀请有关专家到大洋镇黄山岗自然村。在实地查看分析山地、土壤、水土等地理环境条件后,专家一致认为该村的高山适合香榧种植,市里也制定了相应的香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少农户开始种植香榧,短短几年时间,全自然村当时共种下香榧苗木3万多株。
  由于香榧树从种苗到挂果,整个周期至少需要8-10年,一些农户因经不住长时间的抚育与等待,在种植培育过程中,有的因缺乏管理变成了一片荒山,有的当作苗木卖给外地人,全自然村仅陈启树一人仍坚守着这片“摇钱树”,一种就将近20年。
  去年6月初,陈启树突然发现一些香榧树的枝条上布满一层灰白色的粉状物,不光叶片变黄,树底下还有不少青果掉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时不知所措。建德市林业部门的郎学军、徐永星等几位专家得知后,立即驱车赶到他的香榧基地,经过仔细查看分析,断定是绿藻引发的。一般在连续阴雨天气,阴暗潮湿的山谷和种植过密等环境条件下容易滋生绿藻病菌,轻则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使果树养料供应不足,重则导致落果和减产。老陈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通过药物喷雾防治及整枝修剪,终于控制住了病情的蔓延。
  “当年共种下1100多株香榧苗,虽然每年都精心管理,但仍有些树苗在生长过程中因病虫的危害而损失掉了,现在还留下1000株左右,前些年长得旺盛,但就是很少结果。这两年在专家的指导下,结果才慢慢多起来,今年挂果特别多!”看到自己辛勤培育的香榧树终于有了收获,老陈满脸幸福。老陈是一个不服输的汉子。他说,这些年,他为了念好“香榧经”,还舍得花本钱,前往诸暨、东阳及本市的乾潭、三都等地,向香榧种植大户取经,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在黄山岗自然村,原先数十户农户早已下山移民,如今仅剩老陈仍居住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每天为护理这片香榧林早日成为自己的“养老树、聚宝盆”而执著地坚守着。看着这片香榧树渐渐成林,并有了收成,老陈由衷地感激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他说,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可能自己早已放弃了这片香榧林。
  近年来,针对老陈香榧林树大不结果的情况,建德市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为他制定了用肥、整形修剪、防病治虫等综合措施。今年,郎学军、徐永星等科技人员更是加大了实地指导的频率,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他用什么药、施什么肥,怎样整枝修剪等技术与方法。经过专家的指导和自己多年的实践摸索,老陈如今也成了一名“土专家”。
  老陈高兴地对笔者说:“今年这片香榧林,预计有3000公斤青果,按去年每公斤34元的市场收购价估算,今年收入要比去年高出好几倍,早年种下的香榧树真的要变成‘摇钱树’了!”
宁文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