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青年回乡创业调查和若干工作推进建议

  □张火法
  前一阶段,按照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我们围绕“青年回乡创业”这一调研课题,采取面上调查和点上调研相结合的办法,组织11个设区市开展了全面调查,并组成调研组赴上虞、新昌、黄岩、宁海、东阳、桐庐等地实地调研,开展座谈会10多场,走访创业青年20余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省青年回乡创业总体情况
  根据初步调查,目前全省回乡创业青年约4166人,以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复员军人为主,还有部分公职人员、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等。这个群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受过高等教育青年日渐成为主流。回乡创业青年中,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2494人,占比达到61.8%,其中有不少接受过国外的高层次教育。他们有专业知识、知晓政策,视野开阔、眼光敏锐,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二是以一产为基础与二、三产融合是创业主要趋势。回乡青年创业以种养业为主,占比为40.4%,涉及的产业十分丰富,从粮食、水果、食用菌种植,到孔雀、鹅(肝)、泥鳅、甲鱼、豪猪养殖,到电商、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民宿经营,青年回乡创业不再局限于大宗农产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不断丰富和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新领域、新业态、新动能。三是“农创客”是目前最具活力的青年回乡创业力量。全省4166名回乡创业青年,其中50%左右是“农创客”。实现土地规模经营1534家,占比达到36.8%;176家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以上。桐庐的王晓桢、金华的孙灵娟、宁波的朱文荣等都已成为行业佼佼者。
青年回乡创业的基本路径
  从调查和走访的情况看,我省青年回乡创业具有以下基本路径:
  (一)乡村情结是青年回乡创业的情感纽带。他们或出生农村,有着丰富的乡村体验;或学习农学相关专业,渴望到乡村开创一片事业;或曾经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看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商机;或热爱乡村,希望一展抱负改变乡村。在政府激励和市场信号引导下,许多在城市就业的创业青年,怀揣着改变落后乡村的梦想,回到乡村自主创业,虽然创业初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坚持和坚守,努力追求乡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如黄岩青年陶永刚回乡投资建设曦禾有机农场,肖磊和曹东川两名“海归”在新昌县沙溪镇创办“生田社”,都是抱着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梦想。从调查情况看,回乡创业青年很多是“粮二代”“农三代”。
  (二)子承父业、合伙经营是青年回乡创业的基本方式。回乡青年大多选择比较稳妥的低风险方式,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业,或专业对口,或有相关经验,或继承父业,或合伙创业,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抱团发展的路径。如嘉善养殖大户杨珍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富有创业精神的她辞去这份干净、体面的工作,回到家乡从事甲鱼养殖,依靠父母带路和他们打下的基业,走出一片事业天地。根据调查,青年回乡采取继承父业方式创业的占24%,采取合伙创业的占21.6%。
  (三)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是青年回乡创业的致胜法宝。回乡青年大多接受过系统的中高等教育,理念新、素质好,懂技术、会经营,对农业科技创新比较敏感,乐意开展农作模式创新,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营销。他们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特色种养、精品民宿、文化创意、养老养生等新型产业,发展稻菜轮作、稻渔共生、立体栽培等新型农作模式,投身种养加、产供销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回乡创业青年大部分干的是普通农民不会干、干不了的活,科技含量高,品牌意识强,经营规模大,迅速成为乡村发展的明星。(四)注重产业融合是青年回乡创业的经营策略。现代农业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子是大势所趋。回乡青年顺应这一趋势,在依托专业做好主业的同时,善于整合周边资源,或与二产三产相融合,或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涵盖了农业全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实现了产业的更大增值,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长兴青年高锋创办高氏孔雀养殖家庭农场,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开发观光游、孔雀宴、孔雀羽毛工艺品,受到新老客户的欢迎。(五)政府扶持是青年回乡创业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各地都出台了扶持青年回乡创业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建立创业孵化器、青创园等,组建青创联盟、青创论坛等,支持青年回乡创业。嘉兴市创建农业经济开发区7个、创业创新孵化园2个、星创天地22家,建立了农业青年创业联盟平台,为回乡青年提供创业服务。宁海县胡陈乡团委组建青年创业联盟,奉化区开创“尚田青农创客空间”,在服务带动青年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六)带领农民共富是青年回乡创业的初心使命。回乡创业青年致富不忘乡里,以先富带后富,积极带动周边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较好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回乡创业青年队伍里,相当一部分专业从事或部分从事农产品电商业务,他们除了销售自营自产农产品外,很大一部分是代销小农户的产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加了小农户收入。他们还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机代作业和仓储代存储服务,影响带动了普通农户转变传统观念,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嵊州青年史浙军带动3100多户发展蔬菜产业,龙游青年胡瀞文带动200余家农户养殖“飞鸡”,效果都很显著。
青年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青年回乡创业趋势已显。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回乡青年总量较小,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关爱。目前,我省小农特征还比较明显,乡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急需大量各类人才,然而回乡创业青年仅有4000多人,这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城市和工商业,扶持政策对青年的引导作用还不够强,农业农村产业对青年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农村人才外流的现象依然存在,已回乡创业青年也不稳定,需要组织给予更多的关心、引导和支持。(二)青年创业更多侧重三产融合,用地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回乡创业青年普遍反映的问题。三产融合需要拓展用地空间,但用地空间和用地指标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青年创业。由于单一的农业生产环节很难实现盈利,回乡创业青年希望在设施用地上提供一些体验性服务,而目前设施用地规定缺乏对回乡创业青年的支持,青年创业者对此呼声强烈。(三)配套服务不健全,年轻人很多精力忙于“跑腿”。受限于土地流转、资金、技术、培训等原因,部分创业青年因解决不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无法发展壮大甚至放弃创业。例如,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租金有上涨的趋势,不利于微利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扩大种植规模。信贷额度低,期限短,有效抵押物不足,借贷成本高,无法满足农业投资大、投资期限长的需求。创业孵化力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合理,无法满足创业需要。
支持青年回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引导青年回乡创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按照下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兴得起的要求,加大对青年回乡创业支持力度,让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要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激励青年回乡创业的氛围。“两进两回”核心是青年回农村。建议由省、市、县农办、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宣传、人社、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立青年回乡创业结对帮扶机制,选择一批回乡青年,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年在省、市、县三级各推出一批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要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优秀回乡创业青年培养成为党员和村干部,充实到基层治理和基层组织队伍中去,优化基层干部结构,增强青年回乡创业的归属感。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给每一位回乡创业青年,以鼓励更多有知识、有情怀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形成新时代知识青年投入乡村振兴的热潮。
  (二)要做强“农创客”品牌,使“农创客”联合会成为有志青年回乡创业的重要家园。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农创客”联合会已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组织力。要加强“农创客”联合会党建工作,使联合会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回乡创业青年的桥梁,引领创业青年始终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成长。要深化“农创客”培训,建议将农业农村培训资源更多地向“农创客”倾斜,提升培训的覆盖面和精准性,把“农创客”培训成为有志青年回农村创业的第一导师。要建立优秀“农创客”“1+N”的带动机制,有效带动更多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三)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回乡创业青年更有信心更有底气。青年回乡创业给乡村振兴创造了新业态、新动能。要打破农业相对于工业税收少的习惯思维,着眼于乡村振兴大局,着眼于乡村振兴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议:一是在用地上,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统筹乡村规划建设,各县(市、区)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用地指标,支持青年回乡创业,打造一批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落实自然资源部《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支持回乡青年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创业创新,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工矿厂房发展农家乐,改造建设农业农村体验活动场所,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考虑在设施用地管理上适当放宽,赋予某些经营性功能。二是在扶持政策上,重点落实好订单农业、设施农业、信贷政策、人才政策、用电政策等。要落实好订单粮食政策,提高合同订购产量。落实农机购置、规模经营、贷款贴息、大棚设施等补贴政策,简化办理流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创新农村信贷产品,扩大抵押物范围,积极对接创投机构、众筹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青年回乡创业项目。落实“浙里担·青农贷”“团银担”合作公益项目。落实人才政策,解决回乡创业青年的社会保障、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难题。降低农业用电价格,解决工农业电价倒挂问题。(四)要切实加大服务力度,尽量让回乡创业青年少跑腿、安心创业。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经营是微利经营,土地流转租金对经营户经营状况影响很大。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想办法降低土地租金成本,防止土地租金被人为抬高,政府应设立土地流转指导价,加大土地租金补贴。推广义乌标准地改革经验,加大土地整村流转和整治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以利于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二是完善青年回乡创业孵化机制。建立青年回乡创业专项基金,为回乡青年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创业就业培训、政策咨询服务、信贷资金提供、土地流转等一揽子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创办。三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广泛培育创意设计、营销人才、食品人才,推广湖州“1+1+N”的技术服务联盟模式,让技术人才入股、技术直达田头。支持“农创客”参与产销对接活动,对参加国(境)外农产品展销活动给予补助。把服务青年回乡创业作为政府部门送服务的重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让青年创业少跑腿。(五)充分用好各类展示展销创业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回乡创业青年的引导。青年人初入行业,加强引导很重要。建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支持创业青年参加国际茶博会和省、市、县农博会,设立专门展区展示青年回乡创业的优秀成果和产品。要支持创业青年参加各级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展示回乡青年创业创新成果。要支持创业青年参加国际性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拓宽创业青年的国际视野。要制订青年回乡创业引导目录,有效降低青年回乡创业风险。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