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445个品种拥有“浙江芯”

我省农业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   亩产超15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6000-8000元……又到了西兰花收获季节,温岭市箬横镇和平村的菜农们心里乐开了花,他们种植的国产西兰花新品种“浙青95”连续丰产又丰收。
      “浙青95”是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优秀成果之一。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种业是农业的高新技术产业。“育种工程”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广大老百姓吃得好不好,吃的产品丰富与否,还是规避种子资源被国外跨国种业公司长期垄断的重大风险和隐患的必要举措。
      自2012年起,围绕水稻、旱粮、蔬菜、畜禽、水产、竹木、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果品、花卉等12个产业或领域,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年,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以“高效生态、进口替代、特色优势、功能需求”为目标,继续推进在粮食、蔬菜、果品、茶树、畜禽、水产、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9个产业或领域开展育种攻关工作。目前,我省种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育成新品种445个
    “现在‘浙贝3号’一个种下去能长3个,通过增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王志安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担任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联合浙江万里学院等单位育成了“浙贝3号”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繁殖率,增强了抗病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过去,浙贝母在生产过程中繁殖率比较低,一个种下去只能长两个,抗病性也不强,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户。“浙贝3号”有效生育期比“浙贝2号”要长6-12天,平均亩产达到339公斤,比对照品种“浙贝2号”要增产18%,繁殖率提高30%。“浙贝3号”被列入2019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向全省推广的主导品种,目前已累计推广1万余亩,在不增加其他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收2000元以上,保守估计新增收益超过2000万元。
      “中药材品种选育是实现药材优形、优质、优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王志安说。
      像“浙贝3号”这样的新品种,在浙江还有很多。自2012年启动实施育种重大科技专项以来,截至2018年底,我省共育成新品种(组合)445个,获得品种权保护206个,选育的优良品种已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建成浙江特色育种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基础。从2012年起,我省就开始陆续从国内外收集整理具有较高育种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完善种质信息数据库。
      同时,通过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和方法,创制出一批优异种质材料。例如,水稻育种协作组成功转育出“春江23A”“春江99A”等粳稻不育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花时早,异交结实率高,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
      在此基础上,我省创新了一批育种技术。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我省建立了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小孢子培养等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了大量育种基础资源。如建立了水稻、白菜等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体系,以抗病基因聚合和品质性状聚合为目标选育出了一批抗病、优质番茄新品种等。
      省科技厅农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推动下一阶段育种工作,我省建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粮食、蔬菜、果品、畜禽、水产、中药材等种质资源库、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查询系统,建成了一批种苗园、保种场或基因库,收集、整理和保存了5万多份具有育种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种质资源、标本资源及种质遗传材料,并创制了一大批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为下一阶段开展遗传育种储备了充足的种质资源。
    企业成为育种攻关重要力量
    “金华两头乌”猪肉肉质鲜美,肥而不腻,但该品种猪生长速度慢,养殖时间长,成本高,瘦肉率偏低。“外来猪6个多月出栏体重可以达到200斤,两头乌猪需要8个月才能出栏,而且体重只有五六十斤,出肉率只有60%,比外来猪少10%,对于养殖户来说,经济效益不理想。”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傅济平说,只有改良生长速度,降低脂肪含量,其商业价值才能被最大化地挖掘出来。
      2012年,省农科院畜禽协作组与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金华两头乌猪研究院,开展“金华猪配套系选育工作”,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潘教授共同参与,选择两头乌猪分别与金华两头乌、杜洛克、长白、长大等公(母)猪进行交配,最终选定最优良的品种。傅济平表示,两头乌杂交实验目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经农业部法定机构测定分析,商品猪的各项指标达到了配套系的审定要求,并将在进行中试、示范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参与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过程中,企业在育种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和参与课题的比例非常高。以畜禽协作组为例,在17个课题中,由企业主持的有3个课题,11个课题中都可以找到企业参与的身影。
      种业科研是与产业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领域。据了解,通过联合研究、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我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育种合作,共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企业198家,较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省科技厅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浙江省将采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支持种业企业开展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制种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陈路漫 钱玉红李登峰 邵 晖
      眼下,单季晚稻即将成熟。近日,省种子管理站的专家们来到浦江县良种场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考察“甬优538”“甬优1540”“浙优18”等30多个单季水稻新品种、新组合,逐个进行了比对、评价与筛选。 于金吐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