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领




松阳
乡土


恋上一片土地带活一方经济
□本报记者 俞霙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浙江·丽水周推介会上,丽水鸣珂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带来的非遗文创山边马灯IP系列产品引来众多市民驻足欣赏。山边马灯是松阳特有的传统戏剧,近年来该公司根据其演绎的故事和人物打造出的相关文创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现在,除了发展公司旗下的鸣珂里·石仓民宿,我们还准备打造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创产品,探索民宿经济新模式。”该公司负责人陈翠说。
  2017年,曾任国外某轻奢品牌集团中国区拓展营运负责人的陈翠,因为对传统文化、古村的执着和热爱,从上海来到松阳县大东坝镇,创办了鸣珂里·石仓民宿,做起文化民宿的女主人。
  松阳大东坝的石仓古民居,多为清末民初的夯土老屋,这里住着6000多位客家人,承袭了300多年闽西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保留着独特而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古韵。“鸣珂里”民宿就隐于30多座气势恢宏的明清古建筑群中,除了有17间客房,还有陈列和销售当地农副产品的接待大厅,以及为竹编手艺置办的民艺体验室,这些都是陈翠精心设置的。“我们把民宿作为根植乡村、了解当地、融入百姓的空间载体,对当地农产品、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进行梳理挖掘,创新研发,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农、文、旅产品体系,在提供良好住宿和特色餐饮的同时,为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提供一个空间。”陈翠说。
  去年,鸣珂里·石仓民宿销售的鸣珂粽成了网红粽。让消费者赞不绝口的,除了粽子本身的好口感,还有它的特色竹编篮包装。据了解,这款方形竹编篮,现已成了广大竹制品爱好者的抢手货,去年销售10万只,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竹编不仅是生活器皿,而且是带有松阳符号和松阳温度的具象载体。松阳有连绵的竹林,竹制品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有效利用当地赋闲的劳动力,陈翠开办竹篾编织公益课,请来工匠教授竹编、藤编等传统手工技艺,还对村民制作的竹编文创产品进行统一回购,为村民们提供增收创业的平台。目前村里已有60多名当地妇女熟练掌握竹编技艺。
  事实上,陈翠开设的公益课内容还包括制作特色荷包、手鞠球等手工艺绣品,同时,她还组织鸣珂里团队和大东坝镇合作成立司机及厨娘团队,承接鸣珂里游客接送、游览和餐饮业务,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陈翠带领的鸣珂里团队,向当地村民以高出市场均价的收购价,采购了白酒、土猪肉、笋干、黄豆和土蜂蜜等,再通过民宿品牌的统一包装,对外出售。在陈翠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松阳农产品正在走向更大的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