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处于高血压前期

18岁后的你,应知晓自己的血压

  •   “年纪大了,有点高血压很正常,平时多注意就是了……”这样的话,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经常会被听到,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同时,高血压前期(139~120/89~80毫米汞柱)患病率达4.35亿人,差不多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处于高血压前期。今年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呼吁广大群众从成年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了解高血压的危害,积极预防,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个案23岁胖小伙因高血压导致“小中风”
      超重、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组、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王先生看着儿子病历本上一长串疾病诊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眼里,23岁的儿子小王除了胖一点,身体应该很健康,没想到检查结果却是一身的病。
      9月20日晚,小王出差回家后像往常一样订好鸡腿饭和可乐,便开始打游戏。正当“战事”激烈时,他突然感到头晕,手指麻木、不灵活。其实,近两年来,小王头晕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但这次感觉最明显,小王以为是太累了,便躺下休息。第二天醒来后,其头晕的情况没有改善,而且感觉到非常疲惫,小王这才意识到可能问题严重,赶紧到附近医院检查。
      医生两次给小王测量血压,均高达182/108毫米汞柱,于是建议马上口服降压药,待血压稍平稳,马上到大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
      在大医院,小王被安排进行了系统的检查,没有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但合并了超重,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升高。考虑小王是原发性高血压,而他的头晕、手麻症状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也就是俗称的“小中风”,提示脑血管损害。
      主治医师马琦琳为小王启动了双联降压药物治疗,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药物干预,并指导他立即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规律作息、控制体重等。目前,小王的血压逐步降至正常,头晕的症状没有再出现。
    病因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主要诱因
      根据我国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前者占比不到5%,多为肾脏疾病、肾动脉疾病、肾上腺疾病等情况引起,其血压升高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只要把原有疾病解除,血压即可恢复正常。原发性高血压占比95%左右,这类高血压为多种因素综合、共同作用所引起,包括遗传基因因素、饮食因素(如高盐饮食)、精神因素(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缺少运动、吸烟、超重等,大多无法根治。
      小王从事销售工作,应酬时经常大量喝酒,有多年的烟龄,吃饭全靠点外卖,还喜欢搭配碳酸饮料、奶茶等,回家后经常用打电游打发时间,熬夜如同家常便饭。这些生活习惯让他长期体重超标,身高1.7米的他,体重约100公斤。
      “小王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患上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主要诱因。”马琦琳分析,生活不规律、精神长期紧绷,引起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性改变,长期如此引起血压升高;高盐会引起水钠潴留,是我国高血压发生的主要饮食因素;高脂饮食可引起肥胖和血脂增加,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脂促进血管硬化,加重血管损害;大量的糖分摄入则引起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糖尿病又会加重高血压,引起血管的病变。此外,吸烟、饮酒、久坐不动都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提醒控制高血压应在服药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稳定的血压是维持人体各个器官拥有良好的血流灌注的必备条件。血压升高的早期,血管自身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人体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和血管重构、血管硬化的发生,可能开始出现头晕等不舒服的感觉。然而,很多人血压高了很多年,自己也没什么感觉,甚至不少人在体检中发现了高血压,也认为没有症状就不要紧。殊不知,高血压是一个来势缓慢的“无形杀手”,若不及时干预,最终将引发脑卒中、冠心病、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等严重后果。“正因为高血压的年轻化和隐蔽性,我们提倡‘18岁以上知晓血压’,只有对自己的血压心里有数,才能及早干预和治疗。”马琦琳表示,控制高血压应在服药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心理平衡。其中,合理膳食应该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增加粗粮、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煎炸食物。
    彭放
    小贴士
    记住!测血压时正确姿势很关键
      准确量血压并非简单的事,有很多细节会让血压读数不准。在家里,如何测量才准确?美国测血压声明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力推电子血压计:首选电子血压计,因为它有电子压力传感器,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应使用经认证的上臂袖带血压计,这种血压计准确可靠。
      袖带尺寸要对:血压测不准最常见原因就是袖带不合适,袖带气囊长度应达到上臂周长的75%~100%,袖带气囊宽度应达到上臂周长的37%~50%(长宽比2∶1)。对于过于肥胖者,手臂袖带不够用,可用腿部袖带。
      测血压姿势要正确:测前至少静坐5分钟、排尿,测前30分钟勿运动、喝咖啡和吸烟;测血压时,袖带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触。仰卧时,手臂下需要适当垫高。坐位时,要坐有靠背的椅子,身体放松。测量时跷二郎腿,会使收缩压舒张压增加,双脚要平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