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浙江种业

加快成果转化 助推乡村振兴

省农科院在诸暨现场展示科技兴农新成果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10月18日,省农科院粮油新品种综合性示范现场会在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召开。在现场会上,该院推出的一批科技兴农新成果抓人眼球。
  在杜黄新村的省级水稻综合性示范基地,500亩稻田里整齐地种植着省农科院近年来自主选育的18个水稻品种和200多个优良新品系。籼粳杂交稻“浙粳优1578”、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浙优21”、优质裸大麦“米麦09109”、特早熟油菜“迎春一号”、“浙油杂1号”……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位农技专家、农业企业、种植大户代表认真观摩,仔细了解各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适应性等情况,尤其青睐那些株形、抗性、产量等田间性状表现俱佳的优良品种。
  不仅有新品种,现场还实地展示了与各品种相配套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缓(控)释肥应用、农机与农艺融合、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等技术。比如,现场展示的新一代辐照灭菌保藏技术,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当天,省农科院还在杜黄新村文化礼堂举办了粮油作物专题成果推介会,发布了一批水稻、旱粮新品种新技术和五谷杂粮食品加工技术等科技成果。“种子是农业的核心技术,通过综合应用相配套的栽培、植保等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出品种应有的特性,获得更高效益,促进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力量。”省农科院作核所所长张小明表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