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常山徐村:无中生有一朵花,“美丽经济”乐农家

  这些天,秋阳高照,清风徐徐。在常山县金川街道徐村村北的一片紫薇花海里,红得发紫的紫薇花迎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一拨拨的游客开心地摆着各种造型自拍。
  村支书叶继强当导游,他一边驾驶着游览观光车沿着环村绿道缓缓开,一边耐心地给游客讲解。可谁又能想到,几年前村里“有心”种格桑花,好看但效益差,这两年“无心”种紫薇花,不但好看,还种出了一个美丽产业。
第一朵花种出了尴尬
  徐村地处常山港边,古埠、古樟、清水、沙滩、国道、城郊,独特的自然禀赋给了徐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绝佳条件。
  2014年,村集体流转了两百多亩土地,效仿外地经验,种起了格桑花,想借此给乡村休闲旅游带点人气。
  花开了,游客的确来了。但格桑花花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一季花过后又没有替代的项目跟上,花谢人散,一切依旧。花季里,农家乐生意很好,游客甚至吃不上饭,花季一过,农家乐就门可罗雀。对村集体而言,每年40多万元的种花管理费用却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老百姓私下颇有微词,有的认为种花好看不中用,是浪费土地;有的认为种花只让开农家乐的挣了钱,不公平。
  于是,第二年村里只好弃种。而这一搁就是两年多,两百多亩土地被抛荒后杂草丛生。
  初次种花造景引人气的尝试失败,让村干部们感觉既尴尬又受打击。但认真反思后,还是认为种花造景推动乡村旅游的路子没有错,关键在于种什么花,既好看又能让更多的人有钱挣,最好是能引进工商资本,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第二朵花带来一个产业
  2018年初,乡贤叶国富回乡时得知了村“两委”的这一烦恼事,他一口答应接手这片抛荒两年多的土地。
  种什么、怎么种成了个问题。从向日葵想到郁金香,都被一一否决。金川街道党工委书记郑俊在下村调研时的一次“无心”提醒,让大家茅塞顿开:种紫薇花。紫薇花花季长达三个多月,色彩艳丽,易扦插,属速生型灌木。
  项目定下了,叶国富投资180万元,成立了常山县盛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在公司兜底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村集体享有40%的收益权。
  当年4月,叶国富花了200多万元,从外地进了20万株花苗种下。到7月份,苗竟长到了一米多高,而且齐刷刷地开出了漂亮喜气的花朵。村干部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花开了,好看而且花季长,持续的人气让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国富从花瓶造型的海棠花绿植中得到启发,紫薇花谢后枝条的柔韧性好,也可以拗造型。于是,独创的紫薇花花瓶绿植成了徐村紫薇花的第一个衍生新产品。每个花瓶用40株苗,每个售价800元。
  漫步徐村,村道两侧到处能见到紫薇花枝编成的篱笆。“这又是紫薇花的一种衍生产品。”叶继强说,这种篱笆最初是用于本村的村貌提升,将村民家的砖墙拆除后换成紫薇花篱笆。谁知这一做法引起了不少绿化公司和周边村庄的关注,纷纷前来采购。负责杭州西湖绿化的一家公司订购了一千米试种,计划在西湖周边推广。
  据了解,今年徐村紫薇花种植面积已扩大到了400亩,并扩张到周边的7个村庄,开始通过扦插培育外销幼苗,一年生的每株2元,两年生的每株10元,每亩地可培育2万株苗。今年还在淳安县设立了300亩的苗木培育基地。一条从种风景到卖风景、卖苗木、卖绿化产品、卖绿化服务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这一朵花成了“摇钱花”
  种植紫薇花,不但美了村庄,也让村里富余劳动力有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目前,全村有150多位村民在公司打工。繁殖苗木的季节,从事剪枝条、扦插工作,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平时拗一个花瓶造型报酬35元,每人每天至少能拗3个。
  “凡是外地来采购苗木的,公司要保一年养护成活,一批村民又变成了绿化养护工。”叶继强自豪地称他们是“有技术的农民”。
  62岁的村民叶土英,自从去年村里种起紫薇花,就在家门口找到了新活计,剪枝条、扎篱笆、拗花瓶,去年赚了2万多元。她说今年收入应该超过去年。
  据了解,今年公司向村民发放的工资将突破150万元。按协议规定,去年村集体获得20万元的收益,今年开始每年能分得60万元的分红。“前几年街道还为他们村经营性收入低的问题发愁,现在一个项目就让他们村翻了身。”郑俊说。
  一花带来百花香。种植紫薇花还带动了徐村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据统计,去年到徐村旅游观光的游客达35万人次,一年内新增农家乐3家,真真切切地实现了村干部们当初种花的初衷。目前另有3家高档酒吧和民宿的内部装修即将完成。今年在农房整治过程中,村集体收储过来的几间老房子,也已经被外面的投资者看中,计划改造成高档民宿。
葛志军 徐高飞 钱李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