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赛华家庭农场养殖车间时,农场负责人姜赛华正在检测循环水养殖池里的温度,随后又倒撒起鱼料来,忙个不停。
姜赛华原先从事温室甲鱼养殖,因为污染整治,2015年,在当地水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他拆除了两处温室大棚,投资400万元建起了16个大小不等的循环水养殖池,放养了近30万尾鱼苗,迈上了“工厂化养鱼”的道路。
他按照“养殖池-微滤机-回水池-过滤系统-养殖池”的顺序,保证养殖池内的水流始终循环流动,让鱼儿在水池里逆水游动、健康生长。姜赛华告诉笔者,与传统的养鱼方式相比,工厂化养殖要求十分严格,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比如水的检测,必须每天上午、晚上各一次,确保能够测出水质变化,“稍有马虎,就可能出大事”。去年12月12日,因为水泵出现故障,有一个池里的鱼因缺氧全部死掉,一夜之间损失了近30万元。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姜赛华逐渐摸索出了规律,能熟练操作整套系统设备,所养之鱼成活率和产量不断提高。“今年已卖出两批马口鱼,每公斤售价100元,总量200公斤。这些石斑鱼再过两个月也可以出售了。”看着系统池里追逐嬉戏的鱼群,姜赛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了解,姜赛华“工厂化养鱼”每立方米水每年可养出75公斤鱼,同时能节约用水和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一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每小时循环用水200立方米,一年能节水175万立方米。养殖过程中无需用药,不使用抗生素,可对残饵、排泄物进行自动分解。经过循环水系统处理的养殖尾水,可达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危岳 王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