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山县不断创新“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资源要素整合,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增效。在同弓乡现代农业园区,投资200万建成的智慧管理平台,包括指挥中心、现代农业管控系统、14个视频监控点,实时采集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结合物联网监控管理技术,实现智能控温、控水、控肥等生产,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极大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物联网技术让园区亩产增加80%以上。
“互联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常山县青石镇胡柚种植大户王新,被授予“常山胡柚”区域品牌使用权,他借助互联网,开设常山胡柚天猫旗舰店,依托3000多平方米加工厂房产能,销售胡柚100多万斤,销售额3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多万元。
“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球川“谷舞仁生”创意农业园线上开发私人定制,线下推出“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养老服务”等综合农业休闲项目,对老顾客提供免费生态园住宿旅行,打造O2O真实版“开心农场”,吸引大量上海、杭州等地客商前来体验“慢城农耕生活”。到目前,网上订购达8000余人,旅游观光达1万人。
“互联网+监管”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成含195家规范化以上农业生产主体的县级主体信息库,配备二维码追溯主体89家、农残快速检测主体41家,县级以上示范性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96%,基本实现全覆盖。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APP”试点县建设为重要契机,全面建成覆盖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智慧监管”网格体系,实现农产品监管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毛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