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忠
本报讯 “理念超前、方法科学、机制创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我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工作,13日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专家组认为,浙江已初步构建了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机制和模式。
自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批复同意我省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建设3年来,我省坚持绿色发展、美丽示范,大力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特色畜牧精品工程、智慧畜牧创新工程、新型畜牧创业工程,优化了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了产业层次和绿色发展水平。先后在4市34县开展整建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已建成1个部级示范县、21个省级示范县,1000余家省级美丽牧场,10多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畜牧业全产业链,30多个知名品牌和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5个全国牧旅融合休闲基地,推出30余条牧旅融合线路。
生猪作为我省畜牧业主导产业,我省已全面完成对规模猪场的生态化治理。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全面完成设施化提升改造,90%以上的规模猪场采取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每年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00多万吨、沼液800多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在全国前列。特色畜牧产业湖羊、兔、蜜蜂,2018年饲养量分别为229万只、467万只、144万群,年产值达55亿元。发现地方品种(类群)33个,建成种畜禽场171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的23个。
专家组建议,下一步,浙江要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为基础,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产品绿色、生态环境绿色为目标,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量、绿色发展,探索推进畜牧业融合发展,继续为全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根据专家组意见,我省将提高站位,拉高标杆,扬长补短,按照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要求,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