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州吴兴区4家农业企业被评为省级农牧结合绿色循环体。梳理它们的创建过程和成效,发现这4家企业均严格按照绿色循环体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因地制宜利用废弃物资源,着眼生态绿色高效目标,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养殖业与种植业协同发展模式,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
鸿仲坞“湖羊-水稻”绿色循环体
该绿色循环体由湖州鸿仲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羊场占地约100亩,配套种植水稻约1000亩,存栏湖羊7500头。循环体内种植的水稻收割后,草秆经机械设备加工全部实行稻草喂羊、羊粪肥田。水稻田附近配套建设湖羊场,稻草饲料经过湖羊消化排出,为粮食功能区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资源再利用。通过2年多的实践,粮食功能区内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利用小循环已经建立。
该循环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湖羊养殖粗饲料得到保证。粮食功能区年提供稻草650吨左右,可以为羊场每年节约饲料成本35万元以上。二是水稻田节肥增收。羊场每年生产羊粪1500吨,全部施用于种植基地内,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每年节约肥料成本60万元以上。三是种植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配套羊场,不仅解决了废弃农作物秸秆处理难题,同时也改良了粮食功能区内土壤肥力。
南太湖“湖羊-蔬菜”绿色循环体
该绿色循环体由湖州南太湖绿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建。基地占地面积285亩,是一个集湖羊生态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为一体的高效循环农业园区,现有标准化羊舍5幢,存栏湖羊1200头。目前已成功创建为省二级湖羊种羊场、省级美丽牧场。该基地对大棚蔬菜产生的蔬菜秸秆进行收集利用,建立“湖羊-肥料-果蔬”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公司利用秸秆粉碎机、揉丝机等设备对收集的秸秆进行粉碎后用作湖羊粗饲料,解决了秸秆焚烧及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节约了湖羊养殖成本。同时,湖羊产生的粪便经发酵后施肥于蔬菜种植基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了土壤理化性能,进而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及品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该绿色循环体内每年产生的800吨以上大棚蔬菜秸秆,全部用作湖羊粗饲料,产生的500吨以上羊粪作为蔬菜肥料,既为湖羊养殖节本增收,又减少了环保压力,改良了土壤肥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兼具。
怡辉“湖羊-农作物”绿色循环体
该绿色循环体由湖州怡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基地占地450亩,其中湖羊养殖区50亩,种植基地配套400亩。常年存栏湖羊约7000头、出栏湖羊6500头以上。该基地采取“湖羊-农作物”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400亩种植地以及周边农户生产中产生的1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资源,加工成湖羊粗饲料,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不仅减轻了秸秆焚烧压力,而且节约湖羊养殖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此外,还利用3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场,将全年产生的约5000吨羊粪全部加工成优质有机肥,为种植基地和周边农业基地提供肥料资源。
该绿色循环体已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力促进了全区生态循环农业稳定发展。今年湖羊产值1000万元以上,利润约450万元;收购当地农作物秸秆1万吨以上,种植户增收200多万元。
紫丰“湖羊-玉米”绿色循环体
该绿色循环体由湖州紫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基地占地450亩,其中湖羊养殖基地20亩,周边拥有5500亩鲜食玉米基地。目前湖羊存栏3500头,年出栏湖羊在3000头以上,并配备各类秸秆处理加工机械设备。基地采用“湖羊-玉米”农牧结合模式,不仅解决了湖羊粗饲料来源,还提供优质羊粪肥料。今年已与玉米种植户签订面积约1000亩,产量约1500吨的玉米秆购销协议,由羊场负责秸秆收割,打碎后直接喂羊。所产约200吨羊肥,按每亩0.2吨无偿送给种植户,用于玉米基地有机肥施用。
玉米秸秆养羊能拓宽养殖空间和增收空间,实现农牧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推进了湖羊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养羊业稳定发展,经济效益明显。自从办羊场以来,羊场规模逐年扩大,饲养水平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二是种植业节肥增效,玉米质量和食用口感因施有机肥而提升,产品畅销。三是农牧业结合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不仅解决羊场粗饲料供应来源和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而且改善玉米基地肥力。
吴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