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文/摄
1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和台州市政府在临海市联合举办西兰花品种大会。来自22家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成员单位、全省种子和农技推广系统、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现场观摩西兰花最新育种成果。
据悉,本次西兰花品种大会现场集中了23个示范品种、47个展示品种,现场展示面积达800多亩。这些西兰花新品种大都是联合攻关组选育成功的,田间表现普遍较好。
群策群力——
行业联手育良种
西兰花因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等特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但业内人都知道,西兰花虽好,种子却长期受制于人。为突破瓶颈,2018年6月,“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在我省启动,目标是到2022年,在西兰花主产区,国产西兰花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从去年开始,联合攻关组除了常规育种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启动构建西兰花DNA指纹图谱库,并建立了鉴定技术体系。”联合攻关组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李国景告诉记者。
什么是西兰花DNA指纹图谱库?李国景介绍,西兰花品种在培育过程中,因为互相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后续对品种从属关系较难认定。因此,联合攻关组借鉴了人类DNA基因库的模式,为每个西兰花品种建立“分子身份证”,相当于给每个西兰花品种做了“亲子鉴定”。“这将为实现西兰花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品种权保护和种质材料的共享共用保驾护航,从而推动我国西兰花种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李国景说。
记者从现场会上了解到,去年联合攻关组共收集、引进了418份种质资源,对新收集及历年引进的2210份种质材料进行了田间鉴定评价,从中筛选出94份优异种质材料;应用杂交、回交、小孢子培养等技术,创制369份新种质;新配制6217份杂交组合,经鉴定评价,从中筛选出210份优势组合。
不仅如此,联合攻关组还育成了51个新品种,其中31个申请了品种权保护,中青系列、领秀系列、浙青系列、台绿系列等新品种(新组合)均具有花球高圆、蕾粒匀细、颜色深绿、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尤其是“浙青60”“浙青75”等品种,具备较强的进口替代潜力。
此外,联合攻关组还在关键性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一系列技术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及在攻关组内的共享共用,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重复研究,将对提高我国西兰花整体育种技术水平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科企合作——
“浙产”品种表现好
经过一、二级田间测试和专家推荐,大会现场发布了2019年度优秀品种,“中青16号”“浙青75”“碧绿6号”“KR1903”“青城5544”“沪绿88”“国王11”“鑫绿65”“台绿5号”“美青90”等品种入选,其中,“浙产”品种占了四席,表现抢眼。
中国西兰花看浙江,浙江西兰花看台州。“从全国来看,浙江西兰花产业一直处于领头羊位置,尤其是台州市的西兰花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刘玉梅如说。
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目前西兰花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产值近10亿元,集中在台州、温州、宁波、绍兴和嘉兴等沿海和钱塘江两岸地区,其中台州种植面积超过14万亩,规模化种植比例高,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西兰花生产基地及集散中心,目前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保鲜、速冻加工出口并存的产销体系,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作为种业工作者,我们一直在为扭转国产品种对国外品种的局面而努力。”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从事西兰花育种推广的章红运告诉记者。10多年前,国内西兰花品种有90%以上被日本等国的种业企业垄断。自2011年起,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和台州农科院联手培育出“台绿”系列品种。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推广,目前,“台绿”系列品种已在全国各大西兰花主产区大面积种植,3年累计推广面积近30万亩,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达到8%以上,占到国产品种的六成。
临海市田园绿色合作社理事长李正龙,种植西兰花多年,他对以“台绿”系列为代表的国产品种从无到有,再到逐步成长印象非常深刻。“以前我们都是种植‘绿雄90’等国外品种,差不多从2017年开始,大家逐渐发现‘台绿’系列在抗病性等方面表现比国外品种优异,而且在产量和抗害性等方面也毫不逊色,纷纷改种国产品种。”他说。
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浙青”系列也是“浙产”西兰花品种中的佼佼者。据育种团队技术骨干王建升介绍,“浙青”系列在包括浙江在内的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凭借其良好的商品性表现而受到欢迎。“总的来说,我省西兰花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及科企合作的基础非常好,未来国产品种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也将加强和种业企业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水平。”王建升表示。
补齐短板——
未来发展更可期
当日下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兰花品种改良岗位专家李占省作了“我国西兰花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
李占省说,西兰花出口从快速增长趋向稳定后,国内需求不断增加,已占据消费主导地位。2019年全国西兰花种植面积比上年略有上升,近5年来,南方地区增速较快。价格总体高位运行,波动不大。“可以说,近10年来是国产西兰花新品种崛起的黄金十年,国产品种竞争力持续提升,开始替代部分国外品种,国内育种单位的育种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占省表示。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自主育成西兰花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国产品种替代进口步伐不断加快。据攻关组各成员单位生产经营种子量分析测算,2019年我国自主育成品种推广应用面积约19.2万亩,市场占有率在15%~16%之间。“今后,我们力争每年培育出两个推广面积能达到5万亩以上的优秀品种。”李国景表示。
虽然联合攻关成果丰硕,但与会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西兰花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国产优良新品种制种缺少储备,产品出口缺乏品牌优势,支撑企业发展的动力不足,栽培面积增长过快,加工产业链较短等。“现有的‘科企’合作机制不失为未来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李国景坦言,“通过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的强强联手,实现最新育种科技成果最大程度的市场转化和推广,从而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种业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与会专家仔细查看新品种西兰花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