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别让“近乡情怯”挡住了回家的脚步

  李思辉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意味着回家团圆。然而,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却出现“怕回家过年”的心态。怕被催婚、怕被和别人对比、怕红包不堪重负……各种有形无形的“怕”步步紧逼,令许多人既想回家又心存恐惧。“近乡情更怯”的背后,既有城乡生活习惯的差异、话语体系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更有交流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观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也由来已久,但长辈对后辈的爱和期许始终如一,年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也根深蒂固,双方在感情和出发点上并不对立,只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并由此加剧了文化的割裂,制造了焦虑的情绪。
  时代在变化,长辈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体谅年轻人的不易。既关注孩子们飞得高不高,更需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努力让家乡的温暖、美好成为春节的主基调。相对地,年轻人回到农村,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妨借此机会深入乡村,读懂乡情,看到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认真思考自身是否能够为家乡建设出一分力?
  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家乡是一个停歇心灵的港湾。大家不妨定个规矩——春节回乡,不谈房子、票子、车子、位子,回归乡人本色,在“雪屋三盏酒,炉火一锅肉”的氤氲中,畅叙亲情、乡情,把年过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