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春节将至,这些消费事项要注意

  •   编者按:
      过春节,不免要置办年货,放烟花爆竹,定年夜饭,有些人还会出门旅游。春节期间该如何放心、安全消费,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呢?本期《消费》,小编给您说道说道。
    吃要吃得健康
      春节期间,“吃”是“大事”。人们总要购置各种食材,或是买各种零食果脯,招待亲朋好友。因此,选购质量安全的食品很重要。
      在采购食品和原料时,应选择在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外包装上是否标明商标名称、厂名、厂址、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标准等内容。在购买后,要记得向商家索取购货凭据,以便在发现问题后进行维权。不要图方便和便宜,到街头巷尾的摊贩处购买来路不明的食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城区范围内是不得贩卖活禽的,以防疫病传播。
      酒类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的酒产品。首选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喝起来也比较放心。
      购买蜜饯糖果,要到正规经营场所选购。选择有包装的产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不要选择散装的蜜饯,因为往往存在新货陈货混着卖的现象。
      坚果炒货类尽量不要购买散装货。购买瓜子时,最好买原味的,这种瓜子皮上的条纹分明,瓜子壳凹痕明显,摸起来不会很滑腻,吃的时候有瓜子的清香,油而不腻;购买花生时,买之前可以先尝一下味道,哈喇味、霉味很重的花生谨慎购买,且一次不要买太多,防止受潮变质;购买核桃时,要注意新鲜核桃表面有黑色的斑点和明显的纹路,闻起来有轻微木香,而被过分处理过的核桃表皮会特别光滑,且有化学制剂的刺鼻味道。
      购买肉制品,用看、嗅、摸的方法鉴别其新鲜程度,查看产品包装上的“QS”标志(质量标准)、生产日期及标签,查看包装是否密封。
      腌腊肉要谨防购买到“上色”的制品,一些商贩为了使产品“卖相”好,会对产品进行染色,让腌腊肉制品变红,看起来特别新鲜。因此,购买畜禽类腌腊肉制品时要“五看一闻”:看产品认证标志,生产企业是否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无“QS”标志;看生产日期,越新鲜的产品口味越好,产品存放时间越长,氧化现象就越严重;看产品表面,选择表面干爽的产品,表面不干爽的肉制品容易有细菌繁殖,容易腐败变质;看产品外观色泽,颜色过于鲜艳的肉制品有可能添加过量色素;看产品弹性,弹性好的肉制品内在质量好;闻气味,闻闻气味是否正常,有无酸败腐臭异味。
      购买香菇、海带、银耳等干货,若干香菇外表发白或者颜色太深,有霉味,用手捏伞折地方容易碎,说明这种香菇很可能经过特殊处理,不宜买来食用。晒干脱水的优质香菇,形状完好无缺,颜色呈深褐色,摸起来不发湿,完全干燥,而且保留了新鲜香菇独有的香气。优质干海带表面都会有一层白霜,颜色呈灰绿色,用手摸海带表面不会发黏。不符合这些要素的海带须谨慎选择,以防食物中毒。劣质银耳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被硫磺熏过的,银耳看起来色泽泛白、透亮晶莹,闻起来有刺鼻的味道;另一种是受潮霉变,摸起来发黏滑腻,生霉后银耳颜色会加深,甚至发黑,不宜购买。优质银耳的颜色一般是微黄色,根蒂部位没有杂质,泡发后的耳花大而松散,韧性强,肉质饱满有嚼劲。
      家庭聚餐时,要谨慎选择食用生食海产品、凉菜冷食等高风险食品;要正确烹调,确保烧熟煮透,四季豆、扁豆等豆荚类食品要先过沸水再煸炒,肉、禽、蛋和海鲜等大块食品以及豆浆要确保烧熟煮透;要分开存放生熟食品,吃火锅时尽量避免生熟食品混扎摆放,防止交叉污染;要注意就餐时间,菜肴尽量在2小时内食用完,剩余熟肉制品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再次食用时重新热透,剩菜建议不要隔夜食用。
      外出就餐,要选择环境整洁、证照齐全、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如果要预定年夜饭和宴会聚餐,要选择有足够接待能力的饭店,尽量选择食品安全等级A级或有“放心消费”标识的就餐场所。就餐后应及时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凭证。
      网络订餐,要注意查看卖家的食品安全相关证照及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选择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尽量缩短食物运送时间。收到食品后要检查食品包装及食材质量,及时加工、食用,勿长时间存放,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游要游得开心
      春节假期较长,不少家庭会外出旅游。对此,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出门旅游要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旅行社,不要选择没有资质的“黑社”,莫让旅途变成“囧途”,特别要注意以下四点:
      不要被“低价游”迷惑。在选择旅行社和产品线路时,不要以价格高低作为唯一标准,也不要忽视实际一味地讨价还价、压低价格,牢记“一分价钱一分货”。要对旅游产品的品质、服务口碑和价格进行综合考量,不盲目选择低价团,自觉抵制“零负团费”和“不合理低价”。
      一定要和旅行社签订书面合同。出门旅游,合同是维权的重要依据,不能轻信旅行社的广告和口头承诺,要签订正式的旅游合同。老年人在签订合同时,最好由家人陪同。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安排进行核对,确认合理后,再签字和缴款。
      要保管好旅游合同,以便在和旅行社发生纠纷后进行维权投诉。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采用录音等方法收集证据,事后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保委投诉举报。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春节期间,人流车流相对密集,游客应提高人身财物安全意识。自驾出游前,应对车辆进行保养,特别是到冰雪地区旅行前,要提前更换雪地轮胎或加防滑链。出游期间,要留意导游和景区的安全提醒,个人证件、钱财及贵重物品应随身保管好。参与灯会、庙会、花市等人流密集活动时,要遵从相关安全规定,如遇突发情况要镇定,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建议游客出行前,委托旅行社或者自行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关的旅游者个人意外保险。
    玩要玩得安全
      春节期间,不少人喜欢燃放烟花爆竹,以增添节日热闹气氛。要注意的是,目前,我省各地都对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出台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因此在燃放烟花爆竹前,一定要先了解相关管理条例,切记不要违法燃放。
      在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区域,也要特别注意安全。选择合法的销售网点购买烟花爆竹。购买时应选购外观整洁、无霉变、完整未变形的产品。产品标志应完整、清晰,有正规的厂名、厂址、有提示语、中文说明等。
      谨慎购买、燃放危险性大的烟花爆竹。应选购药量相对较小的C、D两级玩具烟花,摔炮、拉炮、砸炮等烟花爆竹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极易发生燃烧、爆炸,存放、移动、燃放时潜在危险性大,不宜购买。
      注意烟花爆竹储存和运输安全。不要一次性购买大量的烟花爆竹,家庭、居住场所内应尽可能减少储存数量,缩短储存时间,烟花爆竹的存放处必须远离火源、气源、电源,远离卧室、客厅等人员出入较多的场所。
      文明燃放烟花爆竹。不要向人群、车辆、建筑物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不要从建筑物内、屋顶、阳台向外抛掷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的同时,切勿妨碍行人、车辆安全通行。烟花爆竹在燃放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要马上上前查看,应等明确原因后再处理,最好能用水将报废的烟花爆竹浇湿。
      儿童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有成人监护,大人应认真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伤害。
      注意防火。燃放区域内,居民在过节前把阳台、平台、屋顶、天井等处的可燃物清除,把挂在室外的可燃遮阳布、空调保护罩等纺织品暂时收起,预防烟花爆竹引燃可燃物后引发火灾。离家外出前,要把门窗关好,防止飞来烟花爆竹引起家中火灾。 本报综合整理
      近日,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范围开展春节消费安全专项检查。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一家餐饮单位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 黄剑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