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逢“冬闲”,云和县元和街道梨庄村却没有“闲”的意思,走进该村的沈庄自然村,远远就能听到“叮叮哐哐”的敲击声,村民们正趁着农闲抓紧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建设,为下步打造别具一格的雪梨特色村打下基础。“这些年,我们村的雪梨名气越来越大,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梨庄村党支部书记叶长法说,随着云和雪梨产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后劲不足、附加值较低、农旅融合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也让村委会干部们犯了难,亟待破解。
老雪梨还有老大难
虽然已是寒冬时节,村民兰雷福仍没闲着,他悉心照料自家的400多棵梨树,期待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兰雷福说,2015年云和县推出“‘云和师傅’百师扶贫助千家”活动,雪梨大王兰小健与他结对。兰小健送给他100多棵云和老雪梨的苗木,还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帮助他建起果园。去年,雪梨为兰雷福带来了1万多元收益。“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雪梨产量一年比一年好,要是在雪梨销售上也有人这么手把手指导我们就好了。”兰雷福说,因为不懂品牌包装、不懂网络销售,500多公斤雪梨靠自己在县城摆摊吆喝,卖得有些“吃力”。“村里急需有想法、懂网络销售的年轻人,带领梨农在网络上打响我们的雪梨品牌。”叶长法说,兰雷福的难题也是梨庄雪梨产业发展的“成长烦恼”,村里的雪梨销售缺乏统一品牌包装,梨农们大多各自为战,也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
摄影爱好者小董是苏坑梨园的“粉丝”,每年春天必到村里“打卡”。“每年四五月,万树梨花竞相开放把梨园装点得如梦境一般,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到苏坑创作,因为村里没有农家乐,大家都是来去匆匆。”正如小董所言,梨庄村虽然雪梨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连续多年举办云和雪梨节,但特色农业对乡村旅游的撬动效果却比大家期望的小了不少。
前几天,大家围绕梨庄雪梨产业壮大,农旅融合发展开起了恳谈会。如何打响雪梨品牌,激发梨农抱团发展的积极性,如何做好红绿融合文章都是村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梨庄带来新机遇
近日,笔者来到梨庄村的苏坑梨园,只见几只骡子驮着一袋袋肥料向梨山走去,梨农们正忙着给自家的梨树施冬肥,梨园里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5月,苏坑、沈庄两个雪梨种植重点村合并为梨庄村,在元和街道乃至全县雪梨产业中的分量更重了。“‘冬闲’变‘冬忙’,大家的干劲都给激发出来了。”叶长法说,全新的梨庄村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有的村民计划扩大雪梨种植规模,有的村民打算专职从事雪梨电商销售,有的村民准备修缮房子为后续开办农家乐做好准备……
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同样一丘田,田坎上、田坎下两个天地”,这指的是苏坑与沈庄两村的发展差距。尽管都是雪梨种植重点村,苏坑村精心打理的梨园生机勃勃,近年来依托“雪梨节”等活动更是引来大量游客,农旅融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而沈庄村因缺乏产业和人才,一度成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村民只得外出务工谋生。
如今,苏坑村种植大户到沈庄村传授雪梨种植技术,村民们在雪梨教学培训基地交流种植经验,合力修建梨园游步道……梨庄村通过合理布局雪梨产业资源、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规划建设梨园观光游步道等举措,提升梨庄村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据了解,去年云和县已在苏坑投入280万元,把苏坑梨园作为景区来打造,为村里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做好了铺垫。
“梨庄村共种植雪梨800余亩,还建有雪梨种质资源圃,是我们街道打造雪梨特色强镇的重要版块。”元和街道党委委员李宏杰表示,梨庄村是“梨花微雨”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节点,街道将在做强云和雪梨专业村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丰富风景线的内涵。
好想法期待好未来
“你看,前面这片梨园里我们都套种上了紫云英,等到春天梨花开放的时候,紫云英也将迎来花期,到时候村子一定会特别美。”跟随着梨庄村村委会主任雷宗明,笔者来到梨园最高处,放眼望去,阴雨朦胧中,梨山别有一番景致。
“雪梨给我们村家家户户带来了收入,但都只是销售雪梨带来的,有些单一也有很多不确定性。”雷宗明说,当前村庄在农旅融合、产业链延伸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梨树下套种紫云英是他们推进农旅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雷宗明说,当前,他们准备扩大雪梨种植规模,在村里打造一个“雪梨谷”。
“去年,我们在上海农博会上学习到很多销售农产品的好方法,比如利用抖音等一些短视频平台把我们的梨树、梨园和雪梨宣传出去。”雷宗明说,接下来,他们将在云和县范围内招才引智,寻找培养一批年轻人专门负责市场销售,为梨庄村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民宿产业打下基础。“梨庄村是云和县打造万亩云和雪梨产业带的主阵地之一,不仅有着传统的雪梨产业,还有深厚的红色革命文化、畲族文化。我们计划围绕绿色梨园建设,把梨庄村打造成为有产业、有文化、能致富的特色乡村。”云和县雪梨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云和雪梨产业注魂赋能是云和县一直探索的课题,梨庄村有着先天的雪梨种植优势,他们将不断加大对云和雪梨种植的扶持和帮助,让雪梨真正成为“好种、好卖、好吃、好挣钱”的“神仙果”。
当天,笔者在村里采访时,远远便闻到了村民家中飘出来酿酒的香味。雷宗明说,那是村民们在酿雪梨酒,他们正尝试着延长雪梨产业链,把雪梨做成雪梨膏、酿成雪梨酒等,不断提升雪梨产品附加值。“这两年,政府对我们云和雪梨产业越来越重视,不论在种植技术还是资金扶持上都有很大的力度,我们对雪梨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梨园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计划着利用这小小的雪梨“玩”出更多的花样,在振兴村庄上大干一场。 云荣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