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破难发展有了法规支持

涉农省人大代表“点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本报记者姚力丹
  本报讯
今年省人代会的一大亮点,就是审议《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草案)》(下称《草案》)。省级层面以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为题制定法规,为全国首创,受到代表们的广泛关注与点赞。
  “这份《草案》很接地气,里面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我们发展很有帮助。”省人大代表、临海市白岩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娟告诉记者。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部署,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立法工作。《草案》共7章48条,从多方面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给予支持,包括优化政府服务、优化间接融资、完善帮扶机制等。
  “我在参加《草案》调研工作时,建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很高兴看到这个建议被采纳了。”省人大代表、义乌市宝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泽宝告诉记者,去年,他随调研团前往武义等地走访涉农企业,收集意见,征询建议。
  冯泽宝说,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支持,但银行往往会因各种原因不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中长期贷款,不少合作社只能寻求成本高昂的“过桥贷款”还贷。“这不但增加成本,资金风险也大,而无还本续贷和循环贷款能解决合作社的资金周转难题。”
  人才短缺是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省人大代表、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场主胡虹芳就为此苦恼,她的农场有20多名员工,只有3名大学毕业生。
  有类似感受的省人大代表、浙江和丰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施金仙告诉记者:“我们从事种禽养殖,对养殖、防控技术要求特别高,可是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草案》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这是个好消息,相信以后我们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能更容易招到急需的专技人才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