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报 讯
(记者 韩伟达)“今年全省完成水稻机插面积21.5万亩,比2006年增长352%,已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这是10月26日,记者在富阳召开的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的信息。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副厅长朱志泉参加了会议。
去 年 以来,全省上下合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去年累计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47516亩,比上年翻了两番。目前,除山区和海岛县外,全省有 61个县(市、区)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共建规格化育秧点898个,示范点1412个,涉及农户30694户。
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一个新生事物,“十一五”又是农业部确定的发展水稻栽植机械化,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时期。省政府2007年《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水稻插秧机械化率达到10%以上”。根据计划,明年全省要完成40万亩的水稻机插任务。在座谈会上,程渭山明确提出了加快推广的措施和要求。
一要加强规划考核。最近,省农机局研究提出了《浙江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实施计划(2008-2010)》(征求意见稿),省厅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后将尽快出台。各地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意见,落实分年度推进的计划任务。省里将继续对推广水稻机插实施目标考核,并配套奖惩激励措施。
二要完善支持政策。争取再适当提高对插秧机、育秧流水线及其配套设备的补贴额度,简化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政策的操作手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购机贷款贴息政策,解决农民和农机经营服务组织融资难问题。同时,继续通过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渠道,支持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给予政策资金的倾斜和扶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效率高、性能优的高速插秧机及其配套设备。
三要加快主体培育。继续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从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的新型主体。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组织化程度高、信息渠道宽、规模效益好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其采取包村、包组等形式,开展水稻机插服务和全程托管经营,稳步拓展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市场。 (下转D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