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3版:业务交流

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好做法

  2005年10月28日,义乌市公安局驻农业局联络室(以下简称“联络室”)在义乌市农机管理站挂牌成立。“联络室”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压事故、保畅通、保安全”和三项事故指标确保零增长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使义乌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也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联络室”成立以来,“警农”双方联手,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首先,成立了“联络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个路面巡查队,公安交警、农业执法、农机监理、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和局属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其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联络室”定期召开碰头会和总结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相关文件,针对农机安全管理形势变化,及时提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第三,“联络室”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各个时期的农机安全宣传及路面管控实施方案。具体是:
  1、制订工作细则,加强“联络室”各方面建设。为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监管职责,确保三项事故指标零增长的工作目标,“联络室”及时制订了五顶工作细则,具体是:确定了五项“工作职责”、八项“工作制度”、七项“警车管理制度”、三项“警容风纪”及公安部“五条禁令”;同时,为加强“联络室”软、硬件建设,义乌市财政、公安等有关部门为“联络室”配备了两辆警车、添置了两套“便携式汽车称重系统”、两架数码相机以及筹建了一个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等。
  2、科学制订上路巡查和纠违考核指标,确保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全面下降。“联络室”根据义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了上路巡查和纠违考核指标,即每星期巡查天数不少于四天,节假日做到有人值班;每月纠违不得少于400起。
  3、根据各个时期工作特点,“联络室”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006年“联络室”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四次有声有色的专项整治活动。在每次活动前都专门进行了部署并下发了文件,整治结束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回顾,因而四次专项整治活动都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在路面执法中,“联络室”力求做到“四个突出”:即在警力部署上突出灵活机动;在整治重点上突出对某一项或二项违法行为作为整治重点;在任务分工上突出突击整治与日常纠违相结合;在惩治力度上突出“六个一律”,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工作实效。
  4、强化路面管控,坚持“三不放过”。加强路面管控是减少农机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联络室”要求各路面巡查队每天除值班和正常轮休人员外,全部警力上路执勤。针对部分驾驶员为逃避执法而玩起“游击战”的实际,路查队实行弹性工作制,以动制动,不给其留下活动空间。对交通违法行为,坚持“三不放过”。一是抓住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不查处不放行。重点强化对违法载客、人货混装、脱审脱检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法不查处不放行,手续没齐全不放行。二是抓住拖拉机和农用车第三者险(交强险)不投保不放行。为方便拖拉机和农用车驾驶人投保,“联络室”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在义乌市农机管理站设立了代办点,以减少当事人的来回奔走,方便了当事人。三是抓住脱检脱审车辆不补检补审不放过。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拖拉机和农用车驾驶人为省钱,不主动参加年检、年审,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联络室”主动出击,在重点路段、时段实行动态设卡,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地减少了农机交通违法行为。
  5、重视宣传报道,积极做好信息传递与沟通工作。为了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联络室”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各种宣传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极力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道交法”及其“实施办法”,主动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义乌市农机管理站 陈有福)
>>>典型经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