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经验交流

磐安 香菇“破壁”的奥秘

  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年出口鲜香菇1万多吨,约占全国鲜香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鲜香菇的集散地和出口基地。面对国外接踵而至的“绿色壁垒”,我县香菇出口企业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基地管理、强化质量监控、拓宽出口渠道、树品牌优扶持、调结构推新品等措施,成功破壁垒跨门槛,香菇出口实现了平稳增长。有部分企业还上升较大,如磐安县盛源食品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量450吨,创汇92万美元,同比增长45%。
  我县香菇能从容破壁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以下四点:
  一、内抓管理,确保质量。首先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香菇出口企业通过在县内外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运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严格推行标准化管理来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是鼓励企业参加各种体系认证。体系认证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认可度,目前磐安县出口龙头企业如安康、丸达、盛源、宏达等都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卫生管理认证,宏达公司在2004年通过欧盟GAP认证,马良公司在2005年通过日本JONA有机认证,盛源公司今年被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列为第一批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
  二、外拓市场,出口欧美。磐安香菇以前以出口日本为主,利润也较好,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检测手续繁琐,加上竞争激烈,利润很薄,今年磐安的部分香菇出口企业转向了韩国、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市场。因此日本出口量虽然下降了,但总销量却上升,如盛源公司,现在欧美的出口比例已占到一半,锦峰公司也以专攻美国、欧洲市场为主。
  三、树立品牌,优化扶持。商标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名片,为了打造好这张名片,磐安县于2002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磐安香菇原产地保护注册,2003年出台原产地管理办法,2005年磐安香菇获准加入国际原产地标记保护网络组织,2006年磐安香菇被评为“浙江名菇”,2007年“磐安香菇”证明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商标局审批注册。同时,为了扩大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磐安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奖励通过省级认定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奖励制订食用菌地方标准及食用菌种植大户和购销大户,给新建或改造的规模化、标准化菇棚以补助,给予香菇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贴息等等。
  四、调整结构,推广新品。杏鲍菇、滑子菇、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在日本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磐安县食用菌产业主管部门在发展香菇生产的同时,大力推广杏鲍菇、金福菇、茶薪菇等新品种。2006年,杏鲍菇在全县种植量已达1099.96万袋,产量3299.88吨,产值2749.9万元,占全省杏鲍菇生产总量的80%左右。磐安县又及时制订了《浙江省无公害杏鲍菇地方标准》,进一步拓展了市场份额,促进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增长。
(潘娟莺 厉佛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