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食用菌生产起步早、技术和区域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借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像创办工业园区一样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吸引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食用菌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市食用菌园区始建于2001年,以食用菌科研、栽培、加工、市场为核心,目前已建成实验大楼1600平方米、建有标准化菇房3万多平方米、工厂化栽培车间1050平方米,拥有研究所一家,5家农业龙头企业已入户,新建立食用菌交易市场一个,年栽培食用菌1500万瓶袋。园区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基地”、“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点”、“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大提升了食用菌产业水平。
我县以园区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先后在园区实施了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无公害秀珍菇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秀珍菇产业化基地建设》及市、县级等十余项研究推广项目,并引进了秀珍菇、高温磨菇、茶树菇等十余个珍稀食用菌品种,使全县食用菌生产的品种达十多个。特别是秀珍菇,目前全县已发展到3000多万袋,在全县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我县还利用园区集中优势,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了食用菌标准化体系。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建立起包括栽培技术、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先后制订了《无公害猴头菇》浙江省地方标准和《无公害秀珍菇》浙江省地方标准。二是从生产领域、栽培环节抓起,实行无公害生产。做到以标准为基础,以生产过程为主体,以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为关键,以质量检测为手段,确保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
园区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食用菌的生态环境,实现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目前园区内的食用菌已基本实现工厂化生产,从装瓶装袋、灭菌接种到搔菌挖瓶均采用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生长环境,实现了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成为园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在园区的带运下,我县形成了一批新的专业生产区。白石镇小白石村、新昌乡黄塘村、大桥头乡桥坑村、天马登丰村等相继建立了7个乡镇示范园区,示范效果明显,有效实现了“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结合。食用菌科技示范区的建立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工商资本投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对科研设施的投入,加快主导产品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中心和种苗中心,促进园区向高质量、标准化、工厂化的高科技生产基地方向迈进。 (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