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突出整治重点,着重抓好连片成线整治,努力提高群众的受益面。提升整治品位,加快沿路、沿水、沿线,中心镇、中心村,外墙整治,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配套建设,突出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经济特色,提高村庄整治的水平。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农村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完成了13座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4座偏远山区的垃圾焚烧填埋场建设也已动工。全市62%的村庄得到了较好的整治,受益人口达34.8万人;有41个村被命名为金华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其中1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民饮用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底,全市已投入财政资金1556万元,带动各种社会资金投入8150万元,有56个村已完成分散供水的饮用水工程建设,累计已解决了10.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从今年开始到2009年,要解决35.9万人口的农村饮用水问题。
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按照培养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专业技能工人和各类创业人才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开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让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搞好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的培训。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培训学校,自主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对未能继续升学、农村户籍的应届普通高中毕(结)业生,进行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已培训农民近9万人次。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外出搞建筑、经商、高考升学等途径,大力推进异地转移就业,其中东阳建筑业就有“十万建筑大军”长年在外从事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