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涨价怪到农民头上。
——近段时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让工薪阶层感到手中拎的“菜篮子”沉了起来,有些甚至怪到了农民头上。对此,《人民日报》发表暑名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认为,近年来,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发放各种补贴,公共财政的阳光也越来越多地照到了乡村大地。但这几年,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吞吃了不少政策利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不断增加,也使农业生产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大幅上升,加上灾情、疫情等,有些农产品甚至出现了亏本。专家说,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因此,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由多种原因造成,属于恢复性上涨。
土地只是权力的一个棋子,限制权力是治理土地违法的不二选择。
——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日前通报了10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其中,广东省开平市政府非法批地近3万亩,广东省纪委、监察厅已提请对开平市市委书记、原市长等多人分别处以撤销党内职务、行政职务或开除党籍等处分。对此,发表在《燕赵都市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官员栽倒在“地”,表面看是土地的问题,实际是权力的问题,权力不受制约是主要原因,欺上瞒下就是权力过度膨胀的结果,土地只是权力的一个棋子。因此,限制权力是治理土地违法的不二选择。
规范“小产权房”交易的同时,应正视农民的合法诉求。
——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目前再度成为规范的重点。有媒体认为,诸如“小产权房”、“以租代征”这些变相将集体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违法违规行为被明令禁止,势在必行。但问题是,之所以农民在“知其违法”的前提下,依然有动力进行“小产权房”交易,是因为:通过这种途径,农民才可以为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自己定价,并且可以确保自己能够完全享有土地所带来的收益。因此,我们在解决“小产权房”外卖这类问题时,不能一禁了之,应在规范“小产权房”交易的同时,关注城中村被征地农民的各项利益和权益保障,解决农民的合法诉求。
警惕干旱的连锁反应。
——南方持续两个多月的干旱,正吸引着更多的目光。据报道:干旱缺水影响呈扩大、加重趋势,部分地区旱情之烈、持续之久历史罕见,不但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对居民用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人民日报》发表暑名文章认为,相比洪灾,干旱常常容易被忽视。其实,在人口日益增多而水资源捉襟见肘的背景下,洪水更像是急性肠炎,干旱类似于慢性肺炎,都不容小觑。仅从生态而言,鄱阳湖水面的急剧萎缩,对水生动植物和20万多羽越冬候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冲毁数万间房屋造成的损失。局部地区的旱情,极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警惕干旱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