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针对大学生创业热情和创业环境的综合指数——“2007年上海大学生创业指数”显示,目前上海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热情,但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当下的大学生之所以如此“无能”,关键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过于注重科研人文价值,轻视高等教育的应用工具价值。其实,现代大学应该以工具价值为“本”,以人文价值为“末”。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今,由于高等教育走向本末倒置,以致不少大学生虽“满腹经纶”,但实际操作水平却低得可怜。
其次,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严重失衡。有报道称,普通农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大约需要十二、三年不吃不喝。连教育部一位原副部长都说,像他那种家庭对眼下大学收取的超高学杂费,也觉得有点吃不消。事实上,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语境中,高校连年扩招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才是挫伤一些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据光明网 徐林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