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嘉兴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82.01万亩,比上年增加2.46万亩,增0.88%,连续第四年保持恢复性增长。被农业部评为“2007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落实粮食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随着中央和省政府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嘉兴市支持新农村建设若干政策意见》的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以奖代补等多项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嘉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据统计,全市粮食直补资金达379.5万元(其中省补175.8万元);水稻良种补贴359.1万元(其中省补201.5万元);农机以奖代补达1560万元(其中中央补610万元,省补275万元);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资金达144.2万元(其中省补63万元)。继桐乡、平湖后,2007年嘉善和海盐也试行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全市共有7.7万亩水稻参加了保险。
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2007年,嘉兴市加速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供应各类晚稻良种332.46万公斤,主导品种面积达158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83.2%。重点推广了省工节本增效的水稻直播、免耕直播、“五改”、强化栽培等综合增产增效技术,晚稻直播面积达到171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90%。同时,实施水稻“五改”技术91万亩,示范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40万亩,并大力推广稻鸭共育生态模式,发展无公害稻米生产等。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007年浙江省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嘉兴市晚稻高产行动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中,市、县、乡镇三级共建示范方86个,面积17420亩;“万村优质高产示范”户812户,示范面积11413.81亩。
抓好防灾减灾减少灾害损失
“罗莎”及其南下冷空气的双重影响,导致了嘉兴市晚稻大面积的涝灾倒伏与生理性青枯。市农业局立即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灾后水稻生理性青枯补救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意见和对策措施。各县、市农业部门也将灾后晚稻补救工作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来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强化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
嘉兴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抓好粮食生产中,积极扶持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进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2007年,全市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4115户,承包面积19.91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9.32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28户,承包面积8.50万亩。全市现有粮食专业合作社7个,社员总数448户,耕地面积4.27万亩。另外,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服务面积29.5万亩,服务农户7.3万户。这些合作组织对于提高稻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产销组织化程度,促进粮农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到位率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增产技术的储备,嘉兴市农业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特别在晚稻生产中,技术到位率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科技下乡、开展农技培训、联大户联基地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23期,培训人数28686人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41次,发放资
料33.01万份。 (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