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四年持续增长,继2005、2006年之后,2007年连续第三年获得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在稳定粮食生产上,绍兴市注重在发展理念、机制创新、扶农政策、农技服务、科技应用和责任考核等方面加强推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考核督促作推动。绍兴市政府将粮食生产列入各县(市、区)政府现代农业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也把粮食生产列入各乡镇年度责任考核内容,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制。如诸暨市规定对“完不成目标任务或出现全年连片抛荒30亩以上”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制。每年的关键农时季节,市里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专门建立粮食生产领导联系点制度,定期组织有关工作组专门对各地粮食生产完成情况及时开展督查,并实行早晚稻插种和抛荒闲置地复耕进度等周报制度。
以科学发展理念作推动。该市把粮食作为战略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化推进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与粮食生产安全的科学关系。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要求,加快标准农田占补平衡建设,积极配套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确保标准农田数量不减、质量达标,确保全市175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机制创新作推动。绍兴市在培育发展粮食生产主体、粮食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组建植保服务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以建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全市共有承包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180户,承包面积26.43万亩;建有粮食、植保、农机合作社40家,并涌现出像以“土地换粮食”的上虞市永和虞东粮食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诸暨市定荡畈农机合作社典型。2007年全市通过季节性流转种植早稻面积3万亩,通过复种各类抛荒闲置地扩种粮食面积5万余亩。积极推进植保统防统治,全市已建含植保服务内容的合作社41家,服务农户1.48万户,服务面积6.6万亩。
以制定扶农政策作推动。在中央、省里出台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同时,绍兴市及所属县(市、区)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近年来,全市粮食生产扶持资金逐年增长,2007年各级共落实粮食生产扶持资金3893.9万元,比2006年增长12.5%以上,平均每亩粮食播种面积扶持资金15.4元。如诸暨市连续三年在乡镇(街道)中开展优胜竞赛活动,对前5名的粮食生产优胜乡镇给予奖励。
以优化农技服务作推动。农业部门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技责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强农富民送科技、放心农资进农家”系列活动,推出了十大水稻省工节本增产技术、十种粮经结合高效种植模式、十项为农服务等“三十”系列服务,每年组织粮食生产专家服务组、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员等下乡下村,利用“农民信箱”、农业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技术服务。
以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作推动。绍兴市始终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来抓,对具有创新性并获省市科技奖的粮油生产技术每项奖励2万元。全面实施“水稻单产提升工程”,每年推介一批粮油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到位率81%以上,粮食生产机耕率95.8%,机收率85%,水稻机械插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活动,形成以示范建设引领科技发展、推动科技应用的良好局面。
(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