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一条直路多出三个弯

  见习记者 陆 颖 实习生 俞 清
  杭州市萧山区河庄镇同二村五组共40户人家,他们家门口原有一条200米长的路,笔直地连接着集镇中心,村民们进出方便。今年年初,浙江帝凯房产有限公司在村口贴出通告,告知村民将在3年前买下的那片农田上圈地开工建楼。老路被毁了,40户村民外出就得沿着宽仅1米的小径,至少拐3个弯方可走上新铺的直路,路程比老路延长了3倍。“唉,这条老路在我太爷爷小时候就有了,如今说没就没了。家里有点小生意,这么绕着走,丢了不少商机。”51岁的张天林叹气道,“现在老伴每天出门买菜都要花上20分钟,比以前多走15分钟的路呢!”更令他担心的是,村里楼挨着楼,村庄内既未装灭火器,也没有一个水阀,村内小径连小车都进不去,更别说是消防车了,万一不小心起了火,那怎么办呢?
  为了这条路,40户村民没少找过村干部,同二村党支部书记陈金宝烦恼不已:“房地产开发的事原本和我们村委无关,是镇政府的工作,包括现在那条临时道路是怎么规划的,我也不知详情。”河庄镇负责开发规划的一位谢姓干部则对记者说:“这条路就这么定了,不能改了。”
  帝凯房产有限公司则表示,这块地是公司通过合法程序买下的。既然这路在所购土地范围内,公司就有权自由开发。圈地筑围墙是为周围村民的安全着想,临时道路是与镇政府协商修造的。
  编后 “一条直路多出三个弯”,看起来只是小事一桩,但它不仅给40户村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而且对整个自然村消防救火等工作制造了障碍。无论是村“两委”、镇政府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征用土地、开发规划的全过程中,都没有征求和尊重村民群众的意愿,没有把村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考虑进去。村里这么重大的一件事,如果真的连村党支部书记都“不知详情”,遑论村务民主、民主公开!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便民、利民、惠民。以损害群众利益来搞开发建设,那是有悖于发展经济的初衷的。相关各方能不能采取补救措施,还同二村五组村民一条便捷的出行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