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育苗管理的重要时节,可安吉县报福村红叶谷种植园里却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在浇水施肥。“早上空气这么好,在农村应是劳作的好时机,这里怎么静悄悄的?”看到笔者一脸的疑惑,种植园负责人谢东晓笑了:“基地里200多亩田的浇水施肥全靠这个好帮手,它也是这里的大‘管家’。”谢东晓拍着一台电脑和一组温度仪器装备说,“坐在这里点击一下鼠标,电脑就会随着每天温度的变化,自动设置频率,轻松完成浇水施肥工作。”
谢东晓介绍了工作原理:在大棚里安装几套传感器,及时采集棚内土壤湿度、幼苗栽植密度、空气温度和湿度、浇水量、蒸发量等农田和环境数据,这些数据传到专用电脑,便自动为灌溉系统提供信号,从而确定大棚的自动灌溉时间。“需要施肥除虫时,我只要把配料加在定时浇灌设备中就行了,不需要很多人在一个个大棚里跑。”谢东晓说,数字化遥控大棚育苗,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也改变了传统的育苗习惯和育苗茬次。
笔者还发现,种植园的大棚都是不遮阴的,据说是充分利用光照,加快幼苗生长。“夏天40多摄氏度高温,不用担心幼苗晒焦,因为蒸发叶面的水份会及时得到补充,冬天进行喷灌还能防止幼苗受冻。”谢东晓说。
数字化让谢东晓尝到了甜头。“安装了这套控制系统,200多亩的基地管理我一个人就能应付过来,节省了成本,同时,我们培育的苗比一般农户提早半个月上市,价格上占到了不少优势。”谢东晓自豪地说,现在他也算是一个“数字农民”了。 (程国 刘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