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浙江农能

  •   日前在杭举行的“农村能源生态和现代农业论坛”上,来自农业部、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和部分市(县、区)农能办等单位的专家就生态农业建设与农村能源发展、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开发等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
    生态化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
    张安来
      金华市2004年开始推行生态建设,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并把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列入重点对象。在治理规模养殖场中,金华市坚持走生态化道路,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整治,全市的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并涌现出一批“污染减排——排泄物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的生态治理循环发展模式的典型。
      一、以资源为主题,重视综合利用
      在强化整治效果的前提下,立足于“资源化”主题,重视综合利用。养殖排泄物经“干湿分离”后,猪粪用于生产有机肥。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有机肥厂。污水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将有机质转化为“沼气”,沼气再应用到区域性家用燃气、照明、发电等一系列能源利用环节上。而经多级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具有无菌、无害等特点,是一种优质的液态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结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高效有机肥源。
      目前,有机肥生产、清洁能源利用、生态种植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已成为金华市处理养殖场排泄物一条重要途径。
      二、以生态为方向,发展循环农业
      以沼液、沼渣、干粪畜禽粪便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有机肥生产,为生态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金华市规模化养殖场在综合整治中,充分利用有机肥充裕的优势,大力配套发展生态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叶基地,形成了养殖业洁净环保、排泄物资源化、能源化、种植业生态化的的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新格局。
      三、生态化治理规模养殖场
      目前,金华市生态化治理养殖场主要技术模式有:“养殖—沼气—综合利用”的资源化利用型、“养殖—沼气—人工湿地-牧草-养殖”循环经济型、“养殖-沼气-好氧曝气-人工湿地-排放”的生态环保型等三种模式。
      养殖规模与厌氧池容积、湿地面积及种植土地的技术组配方案如下:一般沼气工程容积:每10头猪(或1头牛)配建1~1.5立方米;人工湿地:潜流式2平方米;坡地表流式33平方米;平地表流式100平方米。沼气工程尽量采用模板施工,有利提高施工治理与工期。厌氧池的顶口宜采用集密封、限压、进料、出料、搅拌等五种功能于一体的“池顶多功能人孔装置”。
    (作者系金华市农能办主任)
    金华佳乐奶牛养殖场生态化治理工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