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农村能源办主任丁少华介绍说,目前,生物质能在我省开发应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绍兴已涌现出一批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典型。
1、绍兴县杨汛桥镇展望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展望村是绍兴县首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全村865户农户,3122人,人均收入10180元。2002年9月在省农能办等单位指导下,该村建造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140余万元,安装二套气化机组,二组各500立方贮气柜,铺设总管4000余米,供气给260户农户使用。
秸秆气化的原理是秸秆在缺氧状态下经高温裂解,秸秆的碳水化合物经裂解后生成CO、少量CH4和H2,再经脱焦、脱硫、脱水供农户生活用能。
运作成本分析:A:人工管理费3万元/年;B:秸秆成本0.2元/公斤,若500户年利用秸秆365吨,计7.3万元;C:按15年计算,年折旧(140万元减去机组气柜管网残存和土建40万元)/15=6.7万元;D:用电成本每天4小时计算,年需0.5万元;E:设备维修费每年0.5万元。
合计年运行成本18万元,经测算,每立方米沼气的运行成本为0.25元,户均每月费用30元,远远低于使用液化石油气。目前秸秆气化站运作规范,供气稳定,能确保用户的经常性用气。
2、绍兴县福景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福景达农业有限公司地处绍兴县福全镇容山村,公司于2000年在商品猪场投资170余万元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主体为2只300立方米厌氧发酵罐、1只300立方米储气柜及前后配套设施,铺设户外管网2500米。工艺采用能源生态模式技术,前段实行雨水与污水分离,中段进行厌氧中温发酵,产生的沼气主要供应340户农户使用。发酵残留物(沼液、沼渣)全部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建成近八年来,工程运行正常,每天的猪粪污水都能流入沼气发酵罐进行处理。1只300立方米的贮气罐贮气正常,从未发生泄漏现象。从沼气站通到340户的输气管道也无阻塞或漏气。农户用气从来没发生过断气情况,夏天沼气用不完时,还作为炒制茶叶等生产用能。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800亩菜园、100亩果园、亩茶园、480亩粮田的有机肥料,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沼气供给农户使用,每户每月只收20元。沼渣、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公司的种植基地,不收费用。
3、诸暨市阳春小型集中供气工程。
该工程建造了地埋式厌氧池250立方米,贮气柜30立方米,铺设沼气管道2000米,供气50户(一年10个月)。沼气利用总投资7万元(不含厌氧池与沼液处理设施建设费用),年管理费用1万元,户均年节能600元,年可节约燃料开支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