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茭白种植大户李如君的承租田里看到,茭白长得绿意盎然,透过茭白叶间的缝隙,能清晰地看到一大群鸭子在田里追逐戏闹和觅食的影子,还不时能听到一阵阵“嘎嘎”的鸭子叫声。这就是余姚市农科所与河姆渡镇共同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茭鸭共育技术带来的新景象。
茭白是河姆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发展无公害、绿色茭白产业,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促进茭农增收,余姚市农科所与河姆渡镇于2000年开始着手研究茭鸭共育技术,并在随后不断完善,目前该镇应用该技术的集中连片茭白田已超过1000亩。“由于茭鸭共育就如纯野外放养,应该选择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鸭种,体形较大的肉用型杂交番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种。茭白株行距较宽,体型较大的番鸭在觅食过程中不会伤及茭白植株。”谈起鸭种的选择,余姚市农科所所长符长焕介绍说,在放养前应该选择健壮的雏鸭,先在室内喂养,并做好鸭瘟等疫病的防治,第一次可在苗鸭饲养十天左右注射鸭瘟弱毒疫苗;第二次在饲养半个月(出舍前)左右注射鸭流感灭活疫苗。饲养20天后,雏鸭就可以下田了。
在雏鸭放入茭白田前,还要做好防止鸭子逃跑的工作,如打桩、围网,使用防虫网或网眼较小的渔网,以及长度为1.2-1.5米的木桩或竹桩,将茭白大田围住。
符长焕表示,养鸭的茭白田种植规格因茭白品种不同而异,河姆渡双季茭白一般株行距为90厘米×60厘米,浙大茭白为90厘米×50厘米,这样的间距比较适合番鸭的活动。同时,番鸭放入茭白田的时间一般应在茭白移栽一个月之后,鸭龄一般为15-20天,每亩放养10-15羽雏鸭。每个围网面积以8-12亩为宜,鸭的数量控制在100-180羽。如果茭白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无法完全满足番鸭生长的需求,可在茭白田中放养一些绿萍,既可作番鸭的辅助饲料,又能增加茭白的有机肥料。当田中有60%的茭白植株处于孕茭时,要及时将放养的成年鸭子赶出,进行人工饲养。“在茭白田中放养家鸭,鸭子在茭白植株间自由觅食,取食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尿成为茭白的肥料,这样既可减少化肥用量,又消灭了一些害虫与杂草,减少治虫除草次数。”谈起茭鸭共育技术的好处,符长焕如数家珍,“不仅如此,而且由于鸭子不断搅浑田水,相当于耘田,增加了土表氧气,促进茭白新根生长和提前分蘖,从而形成茭鸭相互依存、共同生长发育的复合生态效果。”
据了解,在同等肥料的情况下,茭鸭共育的茭白明显比常规茭白嫩绿,产茭延长,产量比常规增加25%,而且茭白质量改善,肉质洁白细嫩不发绿。同时,茭鸭共育93天后,每羽鸭可长到2.25公斤左右,两项相加,每亩可增收300元左右。
(翁丽青 陈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