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犁头山村是有名的养鸭专业村,全村有麻鸭饲养专业户近20户,麻鸭存栏数常年保持在15万羽以上,而且大多数养殖户习惯于育小鸭、售中鸭的生产模式。该村规模养鸭之所以在短短几年中快速发展,离不开带头人邱方龙和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
邱方龙今年45岁,有10多年的养鸭史。以前只是在稻田放养几百只,由于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不高。后来,他根据犁头山村农田面积大,并且大多种单季稻,农田空闲时间长的特点,决定采取稻田放养方式大规模养殖。2005年他购进6000羽苗鸭,开始走上规模养殖之路,并逐渐带动犁头山村村民养殖,全村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邱方龙说,苗鸭1月龄以后,就可以放入稻田养殖,夜间适当补喂全价料。据其介绍,根据他的经验,稻鸭共育需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稻田放养的鸭以小体型较为适宜,一般选用杂交番鸭或麻鸭,这些品种的鸭在觅食串行过程时伤苗率低,灵活性好。
第二、鸭在稻田觅食活动时,田表面必须有一定水层,而且随着鸭长大适当加深水层,以鸭脚掌能踏到泥土为度,使鸭脚掌能搅拌表层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深扎。
第三、在水稻移栽后7-14天,当稻苗返青始蘖时,才能将饲养1-2周的雏鸭放到稻株间,每亩放入12-15只雏鸭,也可根据稻田的杂草和害虫量适当增减放养只数。在放养1-2周龄雏鸭时,最好每亩混入2-3只4周龄幼鸭,以起到外敌接近时能报警、避雨回棚时能当向导的领头鸭作用,但不能在大鸭中放养小鸭。
第四、稻间杂草和害虫不能满足鸭食用的情况下,可在稻间放养绿萍,既可作为鸭的辅助饲料,又能增加水稻的有机肥料。
第五、由于鸭喜欢啄食谷粒,而且一旦啄食过谷粒,就不愿去寻觅其它食物,因此,当水稻进入齐穗灌浆期,就要将鸭赶出稻田。
说起稻田养鸭的好处,邱方龙说,鸭在水田里不停地穿梭踩踏,采食杂草、飞虱、叶蝉和各种螟蛾等害虫以及水生小动物,既减少杂草、害虫和小动物等对水稻生育的危害,降低农药成本,又能为鸭子补充一定的优质饲料,节约饲养成本。据统计,圈养的鸭平均日喂料150克,而稻田放养的每日只需80-100克。鸭子排出的粪便又为水稻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一只鸭两个多月排在稻田株间的粪便约有10公斤,可以满足50平方米稻田的追肥需求,同时还能促进水稻增产,每亩水稻可节约化肥成本约60元,水稻增产可增收30元。此外,鸭在稻株间来回走动,既能搅浊田水,起到中耕松土的效果,又能刺激水稻根、蘖生长,形成扇形株型,增强抗倒伏能力。而麻鸭在稻田活动,吃杂食多,毛色光泽好,肢体健壮,市场销路好,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