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谁励志?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你策划了我,还一笑而过”的文章。文章说,眼下虽说抗震救灾仍是头等大事,但状元活动的策划未见消停,一个叫做“高考状元灾区励志行”的活动,就已然启动。11名来自湖北、重庆、浙江、云南、辽宁、深圳等6个省市的状元,在相关媒体记者的陪伴下,高调飞赴灾区。
据称,“励志行”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状元们将以志愿者身份,到都江堰鱼嘴修复工程工地劳动,到灾区学校与中学生们交流,到彭州“决战八一”灾区人民安置房修建工程工地当志愿者,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民众,还将和成都市抗震救灾小英雄见面。然而,文章认为,状元们的“励志行”,所为何来?是状元们给灾区的孩子当应试的榜样呢,还是灾区人民以大灾难面前激发出来的坚强与雄起震撼状元?谁给谁励志,不免让人犯糊涂。况且,到为恢复重建忙得一塌糊涂的灾区如此折腾,不无添乱之嫌疑。
平等,从死亡开始?
——据《南方周末》报道,近日,深圳中院出台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规定农民工遇车祸可享受市民待遇,也即城乡人口“同命同价”。有人为此拍手称好,认为做到了人人在死亡面前平等但更多的人则在疑问,平等真的能从死亡开始吗?该从死亡开始吗?
有支持“同命不同价”的法律界人士认为,根据人均收入状况以及相应年限来确定赔偿费用,是各国民事赔偿中的通行做法。“死亡赔偿金”的内涵是对受害人收入损失的赔偿,不应简单等同于对生命、人格的赔偿。
有人则反对这种意见,在城乡流动人口日益庞大的今天,拿收入乃至贡献来衡量个体,是否恰当?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则表示,与其考虑死后如何平等,不如考虑生者怎么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