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种养大户遭遇用工荒

  本报讯 (通讯员 陈道平)“现在每天70元都招不到小工。”眼下,正值单季稻插种的大忙时节。连日来,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前街村种粮大户李良存正在为找不到足够的小工而发愁。老李告诉笔者,他今年准备插种800亩晚稻,按照工作量,需要30-40名小工,现在田间劳作的小工只有10多名,不到用工量的三分之一。
  笔者在农村采访时了解到,过去是小工主动找农活干,而现在却是种植户、养殖户主动找小工来帮忙,有时还不一定找得到。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有劳动力1042个,受该村发达的工艺品加工业的带动,目前全村除166个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外,其余84%的劳动力都外出经商或在当地企业上班。“在这166个农业劳动力中,好多人都已60-70岁,真正适合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100个。”该村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说,如果合作社要搞设施农业,村里的劳动力缺口将会很大。
  在紧缺的农业劳动力中,尤以技术型小工更为稀缺。台州新佳果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金友已在椒江农场种植柑橘达6年之久。他告诉笔者,目前是防治柑橘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他所在的合作社需要20多名懂得配药、打药的技术型劳动力,现在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他只好招农村妇女来帮忙,但在招来的20多名农村妇女中,懂得农业技术知识的只有3人。他说,出现农业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已好几年了,对于技术型劳动力,纵使工资上涨也无法满足需要。近几年,椒江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打破了原来劳动力、农药、化肥各占生产成本三分之一的格局。
  陈宗福是椒江区三甲街道楼里村的茭白种植大户,现在下陈街道沙北村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了50亩大、小棚茭白。据了解,由于本地小工价格太贵,并且农忙时节还不能保障用工,去年陈宗福通过熟人从贵州招来将近10名小工。他说,贵州等地招来的小工虽然价格低廉,但因不懂技术,需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多多少少也有些麻烦。
  据椒江区农林局农经站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台州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在今后几年内会更加突出。为此,要尽快建立农业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通过与各用工农户建立常年合作关系,汇集可靠的用工信息进行发布,让招工和找工有效对接。同时,应加大对机械化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力季节性转移、反季节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畜牧养殖等特点,通过举办培训班、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