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明
文成县金炉乡陈庄村是省畜牧兽医局的一个联系点。这是一个偏僻的穷山村,目前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全家外迁,只留下91户、210个人,且大多是老弱病残者。
此次回访,目的是了解前几年省畜牧兽医局扶持发展的肉兔项目,投资建设的养兔小区、饲料加工厂和养兔户的情况。
据了解,经过几年努力,肉兔生产已成为陈庄村的经济支柱,如今全村存栏兔6000多只,年出栏商品兔1.5万只,全村家家户户养兔,其中一半人家养兔存栏超过50只,25户年存栏100只以上,最大的户存栏500多只,年出栏达2000多只,产值达10万元。去年立项支持的一期养兔小区已建兔舍6幢,11户规模养兔户入小区饲养。扶持建设的小型饲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全村养兔户颗粒配合饲料的供给,还使大量野草和农副产品得到合理利用。
据村党支部书记赵建民介绍,去年陈庄村户均养兔净收入达到3300元。村民们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一是新房子多了,全村共新建住房20多幢,大部分是靠养兔收入造的房子;二是房子的档次提高了,80多幢以前没有外装饰的红砖房都贴上了漂亮的瓷砖;三是村里的道路都用混凝土硬化了,生活更便利了。不久前,全村百姓还给四川地震灾区捐款8000多元。
说起当前的困难,村民们反映,最大的难处是畜牧业用地难。村里虽已落实了第二、第三期养殖小区的土地,但只能满足19户人家的用地要求,其余农户要开辟新的山坡地办兔场;其次是饲料来源难。精饲料越来越贵,农户感到压力很大。青饲料来源也不充分,要到很远的山上去割草,到了冬天困难就更大;第三是养殖技术不够平衡。部分农户养一期兔要4个多月,期间有腹泻等病发生,全程死亡率高达20%;第四是服务组织仍需加强。村里虽已成立了一个养兔合作社,但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平时很少开展活动,农户卖兔都要自己跑到县城去,成本和工作量很大。
今后,村里想按照生态畜牧业的要求,利用山坡地建设新的养殖小区或小兔场。并动员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养兔,扩大养殖规模。村里还准备培养一名专职的养兔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养好兔,并与县里的双凤食品加工厂紧密挂钩,保证肉兔销得出,卖个好价钱。
(作者系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