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北粮南运遇难题

  在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的出路共有4个渠道:各类粮库、粮食加工企业、销往外省和自己留用。吉林省梨树县最大的种粮户杨凤荣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每到粮食打下来时,他都会为粮食的出路发愁。因为,附近的粮库收粮不多所以几乎所有的农户,即使知道外面的粮价很高,但是苦于运粮难,也只能坐在家里等着粮贩子来收粮。
  为了能争取到宝贵的铁路车皮,当地的粮食企业可以说想尽了办法,在他们的日常业务中,运粮成了比收粮更重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的30%,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800万吨(160亿斤)左右。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研究员李思恒表示:“必须改变粮食流通中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局面,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布局散粮物流节点。”
  “北粮南运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粮食南运,应充分挖掘水运潜力,大量采用以海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方式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董焰研究员认为。“现在,供方
  不是问题,国家的多项惠
  农政策使得农民种粮积极
  性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
  流通环节的物流问题需要
  解决,这既包括运输硬件要持续改善,也包括管理和协调等工作要吸收现代物流的先进经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表示。“由于粮食生产消费的这种区域不完全对称,使得粮食一旦流动不畅,很容易引起粮价波动。”
  (摘自《凤凰周刊》 张伟/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