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了新称谓。起先,是在他常去的一家网上论坛里,网友们叫他“杨平同学”,慢慢地,连朋友们也这样称呼他。
他没想到47岁这年会获得这样的称谓,更没想到,自从今年5月实名上网后,改变的还不仅仅是称谓。最初萌发实名上网的念头是在4月,杨平看到网上很多网民抱怨株洲市政府:大街上很多马路“开膛破肚”,导致交通不便;因为城管赶走了小贩,买不到新鲜辣椒,吃不上油条了……杨平觉得,政府其实可以出来作些解释,缓解一下网民情绪。他用马甲回了个帖,不想很快被骂:“你这条上头养的走狗!”杨平被吓了回来,那一瞬间,他突然觉得,如果我脱下马甲,浮出水面冒泡会怎样?
5月14日在湖南的红网株洲城市论坛里,出现了第一个署名“杨平”的帖子《株洲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八大问题》。不料帖子很快被删除,版主说:你冒名顶替杨平书记。接着又发一遍,版主又喊,好大胆,冒名的,要打假。秘书不得不去找株洲论坛版主,版主很惊讶:真的是杨平。
第一天晚上,杨平上网时,网上已是骂声一片,有说他是“芙蓉姐姐”的,有指他“作秀”的。他不断地回帖解释。第二天,解释,第三天,解释,第四天继续解释。渐渐地,人们开始相信这个每晚如约出现的杨平真是纪委书记。向他投诉的人越来越多。“超生的当了妇女主任”、“城管暴力执法,像鬼子扫荡”、“一个村选举行贿6万元”、“一个村水泥路是个豆腐渣”……投诉内容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外地的。
杨平一般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上网,一到晚上12点,网友就喊:“杨平在吗?查岗了。”一些投诉的帖子,想方设法地自己顶自己,就等着杨平上网,好让他看见。
“求求你”、“救救我”、“杨平请进”、“请杨书记看。”一些帖子这样写着。还有人把杨平称作“杨青天”、“网上的清道夫”,这让杨平“很是惶恐”。
他连夜发了一个帖子,题为《杨平的两点请求》:第一,如果没有真凭实据,请大家不要在网上指名道姓地披露问题,这样既于事无补,还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真实举报,欢迎大家到纪委或直接向他本人反映。第二,非常感激大家积极跟帖支持,“但请大家千万对我不要过誉,那样会捧杀我咧”。
实名上网,对杨平来说,“就像站在舞台的聚光灯下,下面一片漆黑,不知道谁在扔鲜花,谁在扔砖头,只能满脸微笑着站在台上。”有时,网上骂街式的谩骂让他气得想摔键盘。很多次,手都搭在键盘上,敲出了回击的话,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就点根烟,忍住冲动,把这些话又给删了。每个回帖,他都斟酌半天,短短几句话,有时要10多分钟才发出去。他害怕打错字,甚至害怕写错一个标点。网上有人嘲笑他,是不是每个回帖都先写在草稿纸上。
自从实名上网后,他觉得每天都是“五脏六腑打开着晒”。在网上,他没有坏脾气,不敢说粗话,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这样子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儿陌生、不可爱、不温情,太累了”。他把实名上网称作穿“工作服”,有人建议他弄件“休闲服”——马甲。他接受了建议,有时穿着马甲回应骂他的人,有时说些不便用实名发表的言论。
“网上真名真姓,照片头还那
么大,你不怕人揭你老底?”记者问他。“当时想好了实名上网,就对我的过去有个清算,我很自信。”他倒并不含糊。据他称,株洲市纪委已经通过网络帖子获取线索,查处好几起违纪违规案。比如,一家局级单位违规向企业拉赞助,一位质监处处长搞腐败。
近两个月来,杨平从网上的短信通道收到30多封投诉信,大多转交办理,现已直接处理7件,“网络成了我的第二个办公室”。
有人称他为“另类网民”、“另类官员”,但他“一点儿也不想另类”,不想被人从“官场”里摘出来,被他的同事和上下级孤立。
比起网上的“捧杀”,同事和上级领导的“一片寂静”更让他如坐针毡。他所在的13层市委大楼,每天有七八百人出入,大多数人都认识杨平,可见面时,大家仍像平常一样打招呼,从没有人当面问杨平实名上网的事。“大会小会,大家也不问,也不提,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反正看你的眼神怪怪的。”杨平说,“很多人当面不问我,却私下里去问秘书,‘那真是杨平’?”
还有省里某部门一位处长打电话来批评说,纪委书记实名上网,不妥,有些事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海外媒体利用。他一直渴望得到省纪委、中央纪委认同,他担心上面按纪委的特殊纪律禁止官员实名上网。可上面一直没有任何声音。
只有很熟的几个朋友,见面时打趣:“杨同学,红人了耶!”
一时间,他觉得压力很大。直到有一天,他在福建出差,一大早醒来,手机上的新闻说,胡锦涛总书记实名上网了,还回答了3个网友的提问。他高兴得差点从床上跳起来。“总书记都实名上网,我一个小官,怕个啥。”这一天,他上网直到深夜。
他认为总书记上网“发出了一些政治信号”。没几天,媒体来采访他,他成了全国有名的“杨平同学”。中央纪委把这个新闻挂在他们的网站上,省纪委的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使他如释重负“吐了一口长气”。
现在,他依然每晚敲击键盘,进入网上的“反腐”角色。不过,那个凛然的“杨平”,也有可爱的一面。
他养了一个网络宠物QQ宝贝。“如今,宝贝已经长了789个小时了,读大学了,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她爱吃汤圆,用的是茶爽牙膏,吃饱了,她就荡秋千。”说着,他喂给她一个“饺子”。
他打算,以后在网上,不仅要举起反腐利剑,还要给网友煲心灵鸡汤。他已经想好了“第一碗汤”:世界是个回音谷。就像小时候外公告诉他,只有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不信,你在山谷里喊一声“早上好”,你就会从回音里听到“早上好”,你再骂一句娘,也会听到回音在骂娘。“所以,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和他人,这个世界和他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摘自《中国青年报》从玉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