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农村金融呈现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九龙治水’的局面。”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在谈到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时如是说。
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九龙治水”,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营业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外,民间金融也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2006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已开业5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虽然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但在农村“金融地图”的机构网点布局方面,空白依然存在。
中国银监会去年6月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了以下几个农村金融现状:一是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人均金融网点的资源占有率低,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数仅1.26个;二是金融服务资源难以延伸到乡镇一级的农村地区,每个乡镇的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三是乡镇的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或邮政储蓄机构,当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四是人均贷款水平差距极大。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金融机构已开始通过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或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汇丰银行已在湖北、重庆、福建等地设立或筹建村镇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开设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摘自《经济参考报》 刘诗平白洁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