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厦门“状元村”:

今年高考100%上线

  一村庄先后走出330多位大学生,包括硕士15人,博士8人。今年高考上线率创记录地达到100%。厦门市翔安区后村从2002年起,这个6000多人的村庄不断制造高考奇迹,媒体也陆续冠以“状元村”、“才子村”的称谓。“今年我们村51个学生参加高考,全部上线,其中15个上了一本线,又创造了新纪录。”后村社区文化园负责人郭建居抑制不住激动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2002年之前,后村的教育与现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之前几十年加起来,后村出的大学生十个手指头就数得过来,且大多是师范院校,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郭建居说。
  这翻天覆地的改变,缘于后村教育基金会的成立。1998年,村委会和老人协会看着后村的落后局面,举办了一个“外出人员座谈会”,为后村发展献计献策。就是在这个会上,后村人决定“发展要从教育抓起”。
  经过长期筹备,2002年,后村社区第一个“文化园”成立。2003年,之前由村里一位爱国华侨捐款5万元设立的教育基金会,加上当时村民们的自发捐款,基金会重新启动。
  教育基金用来奖励和资助刻苦的孩子。考上大专的,每人奖300元;考上本科,每人奖励500元;研究生的奖励标准是600元。每年小学毕业考前5名、中考前10名也可得到100元和200元奖励。此外,从当年起,后村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和家里有两名大学生的家庭也另外进行资助。
  现在,每年的8月中旬,后村都举办表彰大会,对村里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对贫困生给予资助。而历年受奖励和资助的学生都纷纷回馈村里,组织辅导班,义务帮助学弟学妹们搞好学习。
  如今的后村,流传着村里老师们自编的闽南语《教子歌》:“父母爱子来争气,都要从小来教示,不教儿女讲金钱,要教儿女识道理。”(摘自《东南快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