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我国第一条地铁建设始末

  毛泽东说:北京要搞地下铁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
  从当时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是一个相当“奢侈”的决定。修地铁投资大、技术要求高,这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这些情况,中央是清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这时筹建地铁呢?据当年的地铁筹备处总工程师谢仁德回忆,周总理曾说:“北京修建地铁,完全是为了备战。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共汽车就能解决。”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并出动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0月,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被迫卷入朝鲜战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战备理所应当地成为北京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中国领导人也从苏联地铁的战备功用得到启发。1941年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刚刚建成6年的莫斯科地铁,不但成了莫斯科市民躲避战火的掩体,更成为苏军的战时指挥部。这样,建设地铁便纳入了中国领导人的视野。
周恩来批示:
地下铁道要修,可先试点
  对于地铁,当时不但中国老百姓一无所知,就连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也知之甚少。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下,1956年4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了《北京市近期及远期地下铁道路网规划草案》。同年10月底,由铁道部、地质部、北京市分头抽调干部,组建成“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作为专职办事机构,日常领导工作由北京市负责。同年10月,苏联地下铁道专家组来京,在京半年期间,拟定了北京地下铁道远景规划方案,对一期工程的线路选择、埋设深度、隧道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中国地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施工方案问题上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埋设深度问题。从地质考察分析来看,在北京修建地下铁道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松散的土层很厚,并且越往东越厚。如果从战备的角度来考虑,地铁采取深埋在西郊比较适宜。第一方案复兴门到公主坟段可以埋到30—40米深;第二方案西直门到颐和园段可以埋到60—80米深;在天安门到东单段则需要埋到110—120米深,再往东还需要埋得更深,且修建时间长、施工问题复杂、投资大。如果采用浅埋的方法(即离地面2—5米深),则只能解决交通问题,不能解决防空问题;如果采用浅埋加固结构使隧道具有较大的防护能力,必然会加大投资,且这种防护能力也是有限的。
  1958年,中央指示,要尽速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并定铁道部负责组织设计和施工。10月30日,作出决议:“地下铁道应迅速筹备修建,争取尽快开工,全部采用深埋方案。”11月27日,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成立,受铁道部和北京市委双重领导,同时撤销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12月31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局长会议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地下铁道要修,可先试点,取得经验。”至此,新中国地铁建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邓小平说:
  坐中国车好
  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原本定于1961年7月1日开工,但因受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被迫暂缓开工。1964年,国民经济情况得到好转,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再次上马。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于1965年2月7日正式成立。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举行开工典礼,中国地铁建设迈出了令国人振奋的一步。此后,邓小平多次询问工程建设,对车站设计装修作出重要指示:车站要朴素大方,坚固适用,不要豪华。
  一期工程是规划方案中1号线和环线的一部分,是北京地下铁道东西走向的干线,全长30.5公里,其中运营线路从北京站到古城站,全长22.87公里,后延长到苹果园站,全长23.6公里,从1965年7月1日举行开工典礼到1969年10月基本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4年零3个月。1971年1月15日,地铁一期线路开始试运营。1981年通过专家鉴定,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投入运营。
  地铁一期工程完工后,地铁二期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于1971年3月开工,到1981年12月基本建成。
  1984年9月19日,二期工程沿建国门、东直门、西直门、复兴门站以“马蹄型”方式试运营。10月5日晚,邓小平在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陪同下,视察了北京地铁二期工程。邓小平乘坐了环线地铁列车,并询问地铁客车的造价性能。当听到北京地铁列车采用国产化并具备自己维修制造能力时,邓小平高兴地连声说:“坐中国车好,坐中国车好。”
  (摘自《百年潮》 高俊良/文)
史海沉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