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道德法制

花钱买保健须谨慎

  在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钱买健康已成当代农民的时尚,但因此而上当受骗的也不少。
  开化县金村乡73岁的老陆,听说某保健品对治疗冠心病疗效好。于是,经人介绍,于今年4月初到县城某中心购买一套床上保健品,共13件,价格为7990元,当时付了2500元,按协议价尚欠5490元,并办理了有关余款支付、产品领取等相关手续。
  老人试用了近两个月,不但未起到保健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老人觉得花了几千元钱太冤枉,遂向县消保委投诉。经调解,双方协商,保健品作价1800元被商家收回,老人终于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近年来,因购买保健品从而引发较多纠纷。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此类纠纷大都发生在弱势群体,尤其是患病的老年消费者中。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有病乱求医而且辨别力相对较弱的情况,诱骗其上当。二是保健品不是药品,但是部分经营者在发布广告时,却淡化其基本信息,突出强调药用疗效,误导消费者。三是纠纷往往发生在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利用“义诊”、“专家讲座”、“免费赠送或试用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上当。
(齐振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