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卫梁)企业想扩大经营规模遇到了土地瓶颈,但是近日记者在我省一些农村采访时发现,其实不少地方农民有着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只是真正要实现流转,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
本报上期报道《规模经营遭遇土地瓶颈》后,文成读者陈方顺即来电反映,该县玉壶镇赵基村有800多亩梯田想流转出去,但找不到合适的承包者。
绍兴县柯桥街道秋湖村村民陈兴泉告诉记者,2年前村里就有800多亩水田和旱地希望流转,这些田地可以种植蔬菜、莲藕等作物。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直到现在还没有流转出去。“主要是没有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土地流转的信息不灵。如果村民主动去找种养大户或者农产品企业,价格更加谈不好,所以只能这么等着。”陈兴泉说,2年下来,只有一个蔬菜种植大户主动找上门来想流转部分土地,但最后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谈成。
在绍兴县稽东镇、陶堰镇等地,都有300亩以上的连片土地期待流转,但都因找不到承包者只好搁浅。
临海市上盘镇村民吴天友承包了12亩水田,自从去年儿子外出打工后,吴天友忙不过来,但要流转出去,他又有些担心:“我们是以种田为生的,万一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想种拿不回来怎么办?如果政府能多一些政策扶持和服务的话,那是可以考虑的。”
上盘镇副镇长周彩娟告诉记者,在当地和吴天友有同样想法的村民还有不少。由于很多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土地流转难度很大。很多村民建议,希望通过出让土地承包权换取社会保障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绍兴市435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有76.8%的农户希望以土地承包权换取社会保障。
苍南县龙港镇寿山村是当地一个粮食主产区,村里大部分稻田都已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给种粮大户进行规模种植,但有些村民听说有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土壤被破坏的消息,对土地流转又有些担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村民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土地流转农户、规模经营主体和乡村组织开展流转服务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项目引进、业务指导和培训服务工作,规范流转合同,健全流转后的权益保护和纠纷调处工作,从而顺利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