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经验交流

长兴:打造长三角蓝领基

  地
  长兴县按照打造长三角蓝领基
  地的战略目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工程,
  去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7417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9650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升。
加大投入 提供保障
  2007年,为加强高技术含量工种的培训,该县将促进就业专项资金预算从原来每
  年的500万元提高到650万元,并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教育券制度。一是将车工、烹饪、汽
  车维修、电脑平面设计、数控等技术含量和就业率较高、岗位报酬较优的工种及部分工种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限额,从原来的500元/人提高到800元/人。二是将技工升级培训也纳入了补助范围。初级工升中级工,中级工升高级工只要参加培训,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政府同样给予补助。三是将后备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纳入农民培训教育券制度管理,实行限额内的免费培训。
科学规划 整合资源
  根据农村劳动力结构层次、资源分布特点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际,对全县各类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纳入到农村劳动力培训上来。近四年来,该县在职业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达2.5亿多元,建立了国家级和市级职业培训基地各1个,县级职业培训基地22个。并根据全县产业特点及人才需求实际,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旅游管理等五个专业。目前,该县拥有省级示范专业4个,市级示范专业8个。同时,采取“三个一批”(从企业调聘一批、选派骨干培训一批、从高校招聘一批),加强师资力量。在培训基地从教的教师,除都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外,相当一部分还拥有高技能等级证书。
创新模式 凸显品牌
  该县在完善培训券教育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采用了中外合作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校校合作培训、外向型培训等方法,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该县境外劳务输出品牌效应凸显。研修人员从事的工种已经从初期的服装、食品、建筑转向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工种。目前长兴累计研修生总人数2000人,创汇9000万美元。研修总
  收入近6.8亿元人民币,在外人数尚有800多人。长三角蓝领基地品牌效应日趋凸
  显,为长兴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作出了贡献;特别为泗安、
  林城等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闯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为打
  造长兴县电子电源、新型材料、家居服饰、机械制造、食品医疗、特
  色化工六大制造业基地,拉动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了一批
  新型产业技术人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