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来料加工是条脱贫的好路子

  本报讯
(记者 金茹)我省来料加工需求的 火 爆 情景,让日前在义乌参加全省来料加工业务对洽会的企业和经纪人都开了眼界。为期两天的对洽会共达成合 作 意 向829个,加工费 2.75亿元,其中饰品、箱包、玩具、围巾等加工需求较大。副省长茅 临 生 指出,来料加工业务是条件最宽松的就业渠道、起点最低的创业平台、成本最低的企业合法用工形式和耗费最少(成本最低)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进一步 加 快 发展。
  不需投资、时间“自由”、多劳多得的特性,使来料加工近两年在我省 迅 速 发展。丽水市目前有100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农民11多万人,累计加工费收入达10亿元。磐安县来料加工已遍及全县95%以上的村,农民人均创收1025元,占农民收入22%。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为便于管理,企业多希望与村开展整体合作。义乌罗兰饰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和整个村合作,加工人员稳定,便于企业安排培训,又利于及时回收产品,加工品质量有保证。
  经纪人要做大做强,除了要把握好市场行情,发展“下家”至关重要。“资深”经纪人方向明告诉新入门经纪人一个诀窍:多让利,培养二级经纪人。方向明在70多个来料加工村都发展了二级经纪人,由二级经纪人直接向农户发放原料、回收成品。
  有关专家表示,各地应注意提升产品层次,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避开低层次竞争;接单方式要从原来的跟摊接单转向直接与外贸公司接洽,减少中介成本;要从来料照图加工转向设计制作加工,企业从经纪型转向生产型,增加自主权。
  按照“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计划”,到2012年,我省来料加工从业人员要达到100万人,加工费收入40亿元,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从今年开始,省财政将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将来料加工业务扩散到欠发达地区的加工企业、经纪人给予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