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专 家 呼 吁

建立海外“种地”的国家战略

  在国际粮价不断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到非洲、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种地”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战略选择。我国一些省份和企业也正在探索海外“种地”的有效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企业海外“种地”遭遇重重障碍。有关专家呼吁,我国亟待建立海外“种地”国家战略,突破体制政策障碍,多方支持我国企业进行海外“种地”。
  重庆老挝农业园于2004年建立,承担着农业企业“走出去”、三峡移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对老挝农业援助的重任。然而,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在当年试种成功后,该农业园项目至今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规划项目难以按计划推广实施,严重挫伤了重庆企业和老挝合作方的积极性。
  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王济光认为,海外“种地”不应该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应该是国家战略与企业行为的结合。
  王济光指出,目前我国企业海外“种地”主要受阻于几个方面:企业负担不起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荒地开垦等工作;农业企业在国内开展农业项目享有的多项优惠政策和支持到海外反而没了;海外“种地”涉及当地的政策等需要国家层面解决,例如本地用工比例偏高、粮食等农产品进出口受限、返销国内征收高额关税等等。
(摘自《经济参考报》 张琴/文 2008年9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