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农机

我省吹响农机化示范区创建号角

力争5年建成15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县

  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 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省农业厅日前正式启动了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设完成15个农机化示范县(市、区)、100个农机化示范镇(乡、街道)和2000个农机化示范村(基地、点),使之成为扶持政策的先行区、技术应用的集成区、发展瓶颈的突破区、行业管理的规范区、工作机制的探索区。
  据介绍,省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主要有三大方面内容:
  ——着力提升粮油及十大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各地根据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确定本地农机化的主攻方向。粮油产区重点推广水稻机插和油菜机收技术;蔬菜产区重点推广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茶叶产区重点推广茶园耕作、喷灌、修剪及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水果产区重点推广采后分级、保鲜技术与装备;食用菌产区重点推广菌种培养拌料、采后处理等机械设施;蚕桑和中药材产区重点推广耕整、植保、灌溉及产后初加工机械;花卉苗木产区重点推广设施化栽培技术与装备;畜禽水产养殖区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无害化处理的各种装备与技术。
  ——着力开展农机化示范镇和示范村建设。以粮油生产机械化为主的,要体现集中连片种植下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效应,体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节本增效、抗病抗灾、稳产高产的比较优势;以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为主的,要体现配套机械装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省工节本效应,体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在示范村、示范镇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建设成为农机化示范县。申请建设农机化示范县的,示范村、示范镇必须涵盖85%以上的农业优势区域,并使核心示范区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应用率达到100%。
  ——着力增强农机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力。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等服务组织,鼓励开展“全过程”或“菜单式”社会化服务,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源头管理,推进动态监理,狠抓安全宣教,营造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通过全面提升农机科技水平、作业水平和安全水平,切实增强农机化示范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