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为“两创”提供科技支撑

  沈农
  农业科技进步事关“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的农业科技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技机构日趋完善,科技力量日益壮大。到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机构组成的农业科技体系。但影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得到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科研与生产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技队伍建设较薄弱,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和导向不尽合理;农民素质总体不高,对科技的吸纳和应用能力较弱。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进一步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增强合力,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功能定位上,省级及以上科技机构,要强化基础研究,突出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市级科研机构重点发挥与产业结合紧、与生产者距离近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培育特色。重点扶持“一所一业”的发展壮大,提升研发能力和专业水平;在农科教的结合上,发挥省农技推广中心的平台作用,通过加强农、科、教的协作,实施省“三农五方”项目,发挥专家组作用;在成果评价上,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应用性科技成果的主要评价依据,切实提高科技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落实责任,创新做法,在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既要落实农技人员的待遇,更要落实农技推广的责任,建立有力、有效的农技推广组织、责任、考核、培训、保障、技术支撑和项目平台体系;既要做农业技术的推广者,更要做农技推广的组织者,做到自己会的亲自推,自己不会的请人推,人家会的花钱买服务请人家推;既要自上而下推广技术,更要自下而上强化服务,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建立收集、反馈机制,成为研究的课题。(三)突出重点,转变机制,在提高农民群众对科技的吸纳运用能力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明确职能;进一步突出重点,分层次开展创业农民、专业农民、一般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转变培训机制,落实培训责任,提高培训质量。(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上下功夫。针对我省农业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对农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要进一步改进浙江大学农业类专业招生办法,扩大招生人数,降低录取分数,减免学习费用,确保学农务农;二是加快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进程,完善学科建设,增加师资力量,扩大招生专业及人数;三是对绍兴农校及已升格的其它原农业学校,要保留一定的农学专业,恢复部分原有的优势农业专业,确保农业创业创新后继有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